清明本来只是一个节气的名字,还是一个人的名字?

清明本来只是一个节气的名字,不是为了纪念谁。《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七星柄指向第二位时,风将晴。”“清明”节气因此得名。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根据天象和四季循环确定的。

据说清明节的起源始于古代帝王对“基本祭祀”的补充。后来民众纷纷效仿,在这一天祭祖扫墓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习俗。清明节始于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是基本主题。?

扩展数据:

清明节在其历史发展中也吸收了禁火、寒食的习俗。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相传是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忠臣介休而设立的。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各路士人争夺皇位。他的儿子重耳被赶出了晋国,在外面避难。先锋营首领介子推跟随重耳的忠义,流亡海外19年。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重耳被流放到卫国,但他不能挨饿。所有的大臣都摘了野菜来煮,但重耳吃不下。忠臣介休偷偷溜进山沟,从腿上割下一块肉,和野菜一起煮了给重耳。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这才问肉汤是哪里来的。旁边的大臣告诉他,子推被人从大腿上砍了下来,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晋文公以君主的身份回到了中国,但当他被分封时,他忘记了退位。解推不想自吹自擂,争宠,随母隐居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去绵山恭敬地请介休,但介休不想做官。躲在山里,晋文公的手下放火烧山,原意是要逼介子推露脸。结果介子推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的那天,不生火做饭,而吃冷食,这就是所谓的寒食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