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当一个情况或事件需要澄清时,我们需要调查该情况,并在调查报告中显示结果。那么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家乡春节文化习俗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收藏。

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1一、春节由来:

春节是农历的开始,另一个名字叫“年”。它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代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很多都是代代相传的。

还有一个关于中国新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年”的妖怪,在除夕从海底爬上岸伤人性命。一个聪明的老人在门上贴上红纸,放上能发出噼里啪啦声音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到处躲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点蜡烛,等待除夕,一大早走亲访友,祝贺问好,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在漫长而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发展到定型,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习俗。主要包括:

1,腊八粥:腊八节,无论贫富,大家都要喝腊八粥,这是过年的前奏。过了这一天,人们开始置办年货,打扫卫生,装饰房间,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献上红蜡烛和蜜瓜,祈求灶神“上天说好,下凡说好。”

3.除尘:腊月二十四,年底全家大扫除,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色的春联,表达人们迎接新年、祝愿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源于“门神”。各种丰富多彩的年画满足了人们庆祝和祈求新年的美好愿望。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日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表达对吉祥、如意、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把“福”字倒过来,意思是“福到了”

7.除夕:除夕和春节首尾相连,是一个晚上两年的重要时间。意思是旧年已过,明年不要换新年。俗称“熬年”,除夕过后,全家开始守岁,告别旧年,迎接新年。

8.除夕: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它意味着家庭团聚。

9.压岁钱:除夕夜,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的爱意,希望压岁钱能辟邪避灾,保佑孩子平安。

10.放鞭炮:新年到来时,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爆竹声辞旧迎新,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好运。

11、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和除夕一样,最能体现新年的春节习俗。拜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12.逛庙会,看社火:在庙会上,人们要进香,许愿,许愿,求福。还有各种小吃和传统节目:舞狮、舞龙、秧歌、踩高跷、旱船等等。

13,包饺子: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都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像一个元宝,这意味着它拥抱好运,象征着繁荣和好运。

14、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团圆如月亮”。

第三,不同时期的过年方式

接下来,我将作为一名小记者,采访我的爷爷奶奶、父母,以及他们年轻时是如何过春节的。

1,爷爷奶奶的童年回忆。

记者:“爷爷小时候过年吃什么?”

爷爷:“小时候过年只能吃黑面馒头。最好的一次,是初一早上吃了一块白面馒头。”

记者:“啊?太糟糕了!为什么不吃点面包什么的?”

爷爷:“我那时候穷啊!你怎么这么有钱,还有土地主要是收税的!”

记者:“过年放鞭炮吗?”

爷爷耸耸肩:“我们也放鞭炮,但是只有小挂,没有这种五颜六色的烟花。”

“那你过年有压岁钱吗?”小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不是,没钱吃白面馒头,有什么压岁钱!”奶奶打断道,“那时候过年我们都追着大人磕头,就是为了女孩子花,男孩子做爱。”

记者:“没有压岁钱要不要拜年?”

爷爷说:“当然要拜年。初一早上,我们要早起,一个个敲长辈的门再吃饭!”"

“我的妈呀!我不想回到旧社会!”小记者惊呼。

2.爸爸妈妈小时候的过年风格。

记者:“你小时候吃什么?”

爸爸:“我小的时候,因为我爸在外面打工,过年的时候不仅能吃到大肉包子,还能吃到好吃的肉!”"

“哇,真好,比爷爷奶奶强多了!”

“当然,旧社会正在一点一点消逝!”爸爸一本正经地回答。

看着父亲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接着问:“你新年做什么?”

“春节是我们的天堂。我们穿上新衣服,去外面捡许多鞭炮。每天都有小鞭炮。”爸爸说。

“你为什么不买一串新鞭炮?岂不是更过瘾?”我问。

爸爸的心情开始失落。“那时候,大人怎么会花这种钱!他们认为花钱买枪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那你能有多少压岁钱?”我问。

“大概20块钱一次吧!”爸爸怔怔地说。“已经很好了”妈妈插话道。“小时候奶奶让我磕头,只给过2块钱一次!”

“你的年份有什么好的?”我喃喃自语。

“真好玩!”妈妈说:“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们会上街给同学买好看的年画。”大人们都休息了,与狮子玩耍,与龙共舞,划旱船,踩高跷...大人们热火朝天,欣欣向荣,我们在后面,一路吃吃笑笑,开开心心的,别提多开心了。可惜你现在看不到这一幕了。“妈妈一连说了这么多,我真担心她会上气不接下气,让我贪心...

看着我有点失落的表情,我妈说:“你还是开心吧。小时候,为了吃肉,我妈晚上就去把肉煮了。我就像一只贪吃的小狗,只等着美味的肉从锅里出来,这样我就可以有一根大骨头嚼了。”哈哈,我又笑了。

认为春节期间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种好吃的;压岁钱也比爸爸妈妈小的时候多,可以坐在家里用手机拜年。不知道生活比以前坚强了多少倍!然而,在娱乐的过程中,我们也失去了许多风味和乐趣。

通过调查,我发现传统的文化习俗正在一点点消退,新的过年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事实上,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不应该被我们丢掉。有了他们,我们的春节将更加丰富多彩。

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2我的家乡济南,又名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泉水遍布全城而得名。但这一次,我们要介绍的不是济南著名的泉水,而是我们的过年习俗。其实过年的概念不仅仅指大年三十,还包括大年三十之前到正月十五的“小年”。我来说说济南的过年习俗,从年前,年中,年后。

第一个是几年前。年前是指从童年的那一天到春节这段时间。小年期间,我们也叫送灶。据老人们说,灶王爷权力很大,不仅掌管着千家万户的饭碗,还掌管着人类的善恶祸福。如果得罪了他,他就会在天上扮演玉帝,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每到过年过节,都要用大鱼大肉好酒来祭祀,烧冥币来填他的腰包。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顿像年夜饭一样的美味。我想这就是“小年”这个名字的原因吧。我们家当然失去了山东人在城里的炉子上贴对联的传统习俗,只是找个理由聚聚。而且这次聚会也不是白来的,因为小年(24年)的后一天就是我们要大扫除的日子。

从12月24日开始,家家户户送完灶具就开始收拾,准备年货。打扫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房子的大小。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去他们那里过年。我们总是先打扫他们家和外面,忙完了再打扫自己家。因为这个打扫一定要彻底,连墙顶都要扫,所以要持续1-2天。打扫完,就是买年货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没有超市和大卖场,一般都是从济南四里山一个地方买年货。几乎每个家庭的每个男人都出去买年货。因为李思山的热闹,我每年都跟着去,主要是给晚辈买点礼物玩具,给长辈买点衣服鞋帽。对了,还有春联,祝福,装饰,鞭炮,新衣。用的年货只是年货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当然是年货的重头戏,美食!因为过年时间长,又没人卖菜,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过年前买好所有的食材。鸡鱼蔬菜粮油都是十几斤买的。能放多少放冰箱,不能放的放储藏室。山东天冷,家家户户都有储藏室,这样才能保证买来的东西不会冻着(这么冷,不会发生腐烂的事情)。在我买了所有我用的食物后,我开始煮新年食物。

这里的年货吃的种类很多,我就慢慢记住了。

首先是香肠,这种香肠虽然看起来黑黑的不好看,但是吃起来香味十足,回味悠长。制作它需要用70%的瘦肉,30%的肥肉和酱油喂它一天。等所有颜色渗透到肉里后,拿一个漏斗在漏斗的一端套一个肠衣,把肉放进漏斗里用筷子一点点把肉塞进肠衣里。肉不能塞空气,但也不能塞得太紧,以免撑破肠衣。完成后要放在室外阴凉的地方晾干,第二年后一定要晾干。估计这时候已经凉到肉不变质了。等五六天,香肠就差不多干了。吃的时候放在蒸笼上就好了。一般香肠也会作为邻居的礼物互相赠送。你试试我的,我试试你自己的长处,等到明年再提高。这个东西每年都倒。草莓奶奶今年捣了30斤香肠,现在没东西吃了,还意犹未尽。

第二种,腊八粥,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回家问了爸妈才知道。这个腊八粥是我们山东的八宝粥。这种八宝粥是用八宝:薏米、桂圆、莲子、百合、红枣、花生、名字不详的大红豆、大米做成的。喝的时候,小孩子喜欢加点糖,让味道更好。

第三种,腊八蒜,腊八节除了煮腊八粥,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腌制腊八蒜。还有特别强调这一天腌制这种蒜,说其他日子腌制的蒜是白的,只有腊八上腌制的蒜是绿的。大人把前几天从市场买的新蒜放在腊八上的坛子里,倒点醋什么的(别的我忘了)盖上。绝对禁止把生水弄进去,弄湿了就坏了,所以一定要把筷子擦干,才能去弄蒜。这是过年吃的咸菜之一。

第四个样品,萝卜干,是中国新年期间吃的另一种泡菜。做法是将绿萝切成一指半宽、一指长的条状,洗净晾干,然后在每个萝卜上涂上辣椒粉、天然粉、五香粉、盐等不同的调料,然后放在户外随身携带。洗洗就好了。此时的萝卜已经完全失去了辣味,只剩下萝卜的香气。我非常喜欢吃它。

第五种,炒货,是一个统称,里面其实有很多花样,有翻花,饺子,麻花,耦合,茄子,炒肉。翻花的方法是将面条压成薄饼,切成长方形的长条,每条中间切三条缝,将面条的一端从中间的缝里翻出来,放在油里炸。另外两个东西大概都有卖的,就不详细介绍了。莲藕产于济南,所以成为济南人过年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制作时要先将莲藕切片,在每两片莲藕中间放入肉和韭菜做成的馅,再将裹着肉的莲藕放入油中炸熟后出锅。茄子。方法差不多,就是把莲藕换成茄子。炒肉没什么好说的。这些东西都是过年的时候婆婆在家里和婆婆家做的,但是婆婆做的种类比我妈多,还会做面条和鱼。

第六,包子。馒头虽然是山东人的主食,但是过年蒸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要放一定量的糯米粉进去,才能使馒头软糯顺滑,而且必须放在木制模具里才能做出形状。那些形状大多是兔子,鱼,莲花和祝福的孩子。我很小的时候在家里还这样做。初中以后,我把它改成了一个大馒头,上面有很多枣,简化了。我主要是开始卖。年前买现成的,留着过年用。

第七种,苏果。这是另一种美味,但是方法很复杂。先找个大锅,锅底放一层白菜,一层莲藕,一层香辛料,然后放一层肉,一层鱼一层香辛料,一层香辛料给一两只鸡,每层中间一定要放熟花生和黄豆作为空间。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减,但顺序一定不能乱,这样菜的味道才能层层渗透,最终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美味。然后在锅里放水,烧开,关小火煮一整天。煮好后放在室外,等水里的水糊化了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用刀切一大块,放在盘子里。鸡中有鱼,鱼中有鸡,素菜,素菜,好吃。我已经让婆婆准备过节的材料了,我特别喜欢吃这些。

至此,我基本上把我记得中年之前要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随着人们购买年货,除夕一天天到来。在除夕的早上,所有的家庭都会聚集在我们今年庆祝新年的地方。孩子们会吃准备好的油炸品,男人会聊天,贴年画挂鞭炮,女人会在厨房聊包饺子。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不在中午吃饭,而是在中午吃一些准备好的年货,晚餐是最重要的。晚饭时,除了年货大聚会,还有很多鸡鸭鱼肉。老人坐在主位上,晚辈按辈分依次入座。过年人多,一桌打不开,就开两桌。喝酒的男人坐在客厅的一张桌子上,女人和孩子坐在厨房附近的一张桌子上,既不扫兴也不方便上菜。席间,两桌人都在举杯谈笑。12,该放鞭炮了。全家人去户外听鞭炮声迎接新年。放完鞭炮,我回屋里吃饺子。饺子和山东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里面有硬币。吃到最大面值的人来年运气最大,大家喜气洋洋。吃完饺子,大家都喝够了,一收拾桌子就睡觉了。这是年中,第二天就要开始拜年了。

山东拜年不是随便拜的。大年初一,这是大家拜年的日子!拜年也是有意义的。老人要给孩子压岁钱!所有的压岁钱都是为了防止“年”伤害你的孩子!因为古代人称年兽为“年兽”,俗话说年兽吃小孩!所以给孩子点钱不叫“年兽”害孩子!新年快乐也是给大家的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年兽”被吓跑了!这一天也是最忙的一天!

大年初二,这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也是孩子跟老婆回家的日子!这一天和30差不多,1!它也很快乐!

三四年级没有大的活动!今天是休息日!初五是济南人俗称的“破五”。这一天我不太明白!我只知道这一天应该是放鞭炮最厉害的一天!也有点送年的意思!因为大家都是初八上班!虽然表面上是送年货的意思!但是真正的一年还没有结束!

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在这一天,每个人都穿着喜庆的衣服,走到街上看灯笼,猜灯谜和公园里的荷花灯。有些老人不参加这一天,无论是家人还是年轻人出来玩。只见这条街上的俊男靓女都换了新装,三三两两的在灯笼下游走,像点缀着红尘的玉肤,让人为之疯狂。

正月十五吃完元宵,一年就结束了。第二天,该上班的人要忙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和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庆祝春节时欢乐的心情和气氛。

二、调查时间

第三,调查方法

1.用说话的方式问长辈。

2.和爸爸妈妈一起打理家务,亲身感受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的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我妈早早把我叫醒,叫我跟她一起打扫,彻底打扫房间和院子的角落。我很疑惑,问妈妈为什么这么早打扫。

我妈告诉我,“腊月二十四,灰尘扫屋。”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春节扫尘有“去旧不新”之意,其本意是扫除一切晦气、霉运。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庭院,疏通明渠涵洞,掸去室内蜘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取下被褥窗帘等等。年前开春的时候,不管大家有多忙,都要在春假前把室内外卫生彻底打扫干净。春天开始后,他们不能清理,以防止财富和新年庆祝活动被扫地出门。"

听了妈妈的话,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习俗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祝福。

“妈,为什么‘福’字要反贴?”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了。”

“妈妈,给我讲讲贴春联的由来吧!”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气氛,还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有些人还要在门上、墙上和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民俗。“福”字寓意吉祥如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除夕夜,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过年,* * *同时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爸爸说:“中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就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这一夜,我连两岁,我被分了两年。晚上一家人聚一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茶、水果和蔬菜。新年夜从晚餐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吃,有的家人要吃到深夜。大年三十,一家人吃着,笑着。”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吃着,笑着。

4.燃放鞭炮

第二天一早,哥哥去放鞭炮,声音很大,我赶紧捂住耳朵。

中国民间有句话叫“开门放鞭炮”。也就是在新年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声辞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代山里凶猛的独角鬼,但它最怕噪音,所以人们用燃竹的爆炸声把它吓跑。有了火药,人们就把火药装进竹筒里做成鞭炮,再用纸筒,也叫鞭炮或鞭炮。到了现代,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山魈”了,但仍然习惯在春节燃放鞭炮来庆祝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的晚上到大年三十的凌晨,鞭炮声总是不断。

5.新年快乐

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穿上新衣服,出去走亲访友,互相祝福新年快乐。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由同一个族长带队挨家挨户拜年。有的同事互相邀请,互相祝贺,这叫“团拜”。

拜年时,晚辈应该先向长辈鞠躬,祝他们健康长寿。长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都说压岁钱可以镇邪,因为“老”和“特”谐音,晚辈可以用压岁钱平安度过一年。

动词 (verb的缩写)调查的结果

我们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一个,但只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