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洛南县唯一的4A级景区,名字浪漫,免费,但游客不买账。
洛河自西向东贯穿洛南全境,峡谷峡谷众多,森林覆盖率极高,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这个县有许多有趣的景点。在县城西南,有一个景区,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中国洛南音乐小镇。不接受门票。主要有音乐广场、音乐风情街、音乐酒店民宿、万亩花卉、四号草堂、儿童乐园、艺术家公社、凌伦文化研究院等。
该项目由江苏省投资数亿元支持。县委、县政府也非常关注这个项目,已经与陕西演艺集团、陕西广电传媒、咪咕音乐签订协议,达成合作。这么多高端媒体的支持,游客一直稀少才奇怪。在镇上溜达,入住酒店的人很少,风情商业街两边的古玩店也大多关门了。虽然桂是洛南唯一的4A级风景区,但它的知名度远不如附近的仓颉花园和馒头山公园。
说到仓颉花园,我们首先应该谈谈仓颉。根据历史文献和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历史学家。他受鸟兽足迹的启发,创造了28种象形文字,因此被称为“造字圣人”。因为他,中华民族进入了用文字记录文明的开端。洛南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文化的鼻祖,在山头山生态园修建了仓颉园,塑造了仓颉的形象,成为洛南文化生活的象征。
那么,为什么要把音乐城建在仓颉花园附近呢?因为洛南不仅是“声藏界”造词的地方,也是凌伦造乐的地方。
凌伦是谁?他是音乐的鼻祖,被后世诸神称为“音乐之神”。据说,黄帝轩辕氏在史学家仓颉和音乐官员凌伦的陪同下游览了洛南。仓颉在洛河畔根据鸟兽的踪迹开启了他的思维,开启了汉字的发展。凌伦被山上鸟兽之声豁然开朗,首创中国五音12律,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一时间,山中风声、雨声、雷声、鸟鸣、虫鸣、冯明、树枝摇曳,还有巨蟒的吼声,这些美妙的自然声音令凌伦着迷。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他终于创作出了五音12旋律,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洛南音乐小镇就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因为有仓颉和凌伦这两位传奇的历史文人,所以说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并不为过。洛南的仓颉园林远近闻名,仓颉造字的传说已深入人心。然而,尽管《汉书》、《吕春秋·古乐篇》等史书记载了凌伦在洛南创作旋律的故事,却鲜有人知。想想当今社会的歌手,被人们疯狂追捧,音乐鼻祖凌伦却鲜为人知。不得不说是文化教育的失败。
洛南县县政府也想让音乐小镇出名,而且立足点很高。它称这个小镇为“中国洛南音乐之乡”。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多少景点敢用“中国”二字做前缀?
依托秦岭优美的生态,政府正雄心勃勃地准备打造民族音乐产业品牌,引进音乐产业基地项目、乐器生产销售项目,在秦岭建设栖凤湾大学城、滑雪场、儿童乐园。定期举办灵伦文化艺术节,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今年6月21日,是夏季至日节气和零轮音乐日。洛南县委、洛南县政府主办的“中国洛南音乐小镇灵伦文化艺术节”开幕。我有幸参加了开幕式并观看了文艺表演。
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收效甚微。在网络社会,政府似乎缺乏网上宣传的概念。只是让少数官方媒体宣传报道,马虎了事。媒体报道的地名甚至不一致。这个地方偏僻,地址潦草。难怪外地游客不知道洛南音乐小镇这个地方,不知道为什么叫“音乐小镇”。更何况不知道凌伦的旋律是哪座山?这座山的正确名称是什么?
既然音乐小镇主打“凌伦文化”这个牌子,那么他创作旋律的地方应该是神圣的,地名的书写和称呼也应该严谨。可惜,别说普通人,就连知名媒体都搞不清楚!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老外很乱!
比如6月22日,凌伦文化艺术节开幕的第二天,有报道说凌伦的创作地点是“呼伦山”,山上已经建起了凌伦馆(我看到的时候)。陕西科技传媒、新浪陕西商洛频道、中国经济周刊等媒体均以“中国洛南音乐小镇凌伦文化艺术节开幕”为题,对开幕当天进行了报道。文章指出,乐官凌伦在呼伦山脚下,听到了冯明的声音,反复琢磨、推敲,创造了中国音乐的十二音。也就是说,地名被写成了“呼伦山”。当我参观音乐城时,我查看了地图。百度地图上标注的是“雷虎山”,位于镇南,也就是陕西法制网报道的灵伦阁“呼伦山”。如此具有文化魅力的圣山,居然用不同的方式书写,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和不严谨。
在音乐小镇呆了几天,问小镇的工作人员附近的山(就是凌伦写音乐12的那座山)叫什么名字。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那座山的名字,甚至有些工作人员都不知道那就是传说中凌伦写下旋律的那座山。
今天本来想写一篇游记,但是跑题了。或许是在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洛南看到了一个文化小镇,游客并不买账。我很担心!我就写了这么多。
我觉得不如把“中国洛南音乐小镇”的名字改成“洛南凌伦文化小镇”,更有历史文化气息!什么“呼伦山”、“呼伦山”、“雷虎山”!虽然发音相似,但写法混乱。建议当地政府组织地名委员会、县志研究室等人员统一山名。我个人认为称它为“灵伦山”更为恰当,它与北方的仓颉园林的名字相对应。毕竟,仓颉和凌伦都是洛南的文化招牌。洛南人民建立了“仓颉花园”来纪念仓颉。为什么他们不能命名为“凌伦山”或“凌伦文化小镇”来纪念凌伦?这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