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气——立秋?

中国传统节气立秋如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天的开始。斗指西南,太阳到达135经度,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过节。“理”就是开始的意思;“秋”是谷物成熟的意思。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一个阳渐收、阴渐长、阳渐阴的转折点。

历史渊源:

立秋,四立之一,预示着秋天的开始,谷物成熟的开始,收获季节的到来。《李殊》说:“斗是西南次元立秋,阴是万物出地始杀。按照秋天的指示,谷物成熟了。”《说文解字》:“秋,五谷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一个阳渐收、阴渐长、阳渐阴的转折点。正如《管子》所说,“秋天,殷琦开始,所以万物都有收获。”

季节划分:

1、节气法: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李思”作为四季的起点,所以立秋是秋季的起点。水桶指的是西南地区的立秋,当太阳到达经度135时,它开始于立秋,结束于秋季立冬之前。立秋意味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走向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

2.温度法:目前常根据气温变化来划分四季,用现代学者张宝昆的“天气平均温度”来划分。根据天气平均气温法,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视为秋季。用温度法划分的秋季意味着天气凉爽。

传统习俗:

立秋、立春、立夏、立冬又称“四立”,也是古代“四季八节”之一。在初秋,有一个向土地神献祭和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古代,秋收之后,人们会选择黄道吉日,一方面是为了崇拜和感谢上帝和祖先的保佑,另一方面是为了品尝新收获的米粒,庆祝来之不易的丰收。此外,“立秋”上还有“贴秋肥”、“咬秋”、“啃秋”等一些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