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明节活动作文,600-800字。
寒食禁火,始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与介之推的故事,后继续成为一种习惯。清明扫墓始于秦汉,成为后来节日的主要内容。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些习俗,如踏青、郊游、沐浴、插柳、荡秋千等。
在中原和江南,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受到高度重视。小时候在山东,感触很深。老人一般称之为寒食,而不是清明。冷食前几天,我就开始准备了。蒸馒头,买供品,玩纸钱,小孩子围着大人忙着绑秋千。寒食那天,全家人吃冷食,不生火。小孩子趁机纠缠大人买些稀罕的饼干蛋糕解决他们的问题。那一天,清明节去扫墓祭祖,加了一个土坟,插上杨柳枝,摆上供品,跪拜磕头。之后,我们去郊游,在河里洗脸,玩弹珠,荡秋千。这真是一件乐事。
历史上,古人也很重视清明节。经常有关于寒食和清明的诗词。只是个人的环境和心境不同,诗歌表达的情感也大相径庭。唐代大诗人杜牧最著名的诗歌是《清明》,这是一部传诵千古的名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对不起,餐馆在哪里?牧童指杏花村。”这首诗既抓住了清明节春雨连绵的特点,又表达了游子在外孤独的思乡之情,还用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雨中田园风光的水墨画。有人把诗的标点符号稍微改了一下,就形成了一部奇葩剧:清明节。经常下雨。在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餐厅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你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场景,有对话,典型的戏剧。
唐代另一位诗人韩逸的《寒食记》也很有名:“春城遍地花,寒食记东风柳枝。”黄昏时分,汉宫内传烛,轻烟散入武侯家中。“寒食是禁火,但皇帝却给了宦官火,宦官的权力可想而知。这首诗借古讽今,诗意浓厚。尤其是“春城处处是花”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清明时节的春天,显示了作者高超的炼词能力。
宋代吴为信在《清明是苏堤上的事》一诗中,反映了清明踏青的乐趣:“梨花正盛,游子出城寻春。黄昏时分,歌收拾走,万柳是莺。”江南三月,是“梨花如雪”的季节。年轻人一起出城寻春,笛声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在哭泣。真的是“心旷神怡,酒逢喜事,其乐融融。”
清明节是祭祀扫墓的日子。而宋人高柱对扫墓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清明日酒》诗中写道:“南北丘多墓田,清明不一样。纸灰飞成白蝴蝶,泪变红杜鹃。黄昏,狐狸睡在坟上,夜晚,他的孩子对着灯微笑。人生有酒,必有醉。一滴都没到酒泉。”祭祀的时候,他们悲天悯人,供奉祭品,磕头。当他们晚上回来时,他们像以前一样笑着,在灯光前大吃大喝。死者喜欢倒的饮料吗?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死后知万物空”不如“今朝饮今朝醉”和“且使我,三百碗,一口长饮!”活着的时候。这是一种历经沧桑的洒脱,是认识世界的成熟。“纸灰飞成白蝶,泪变红杜鹃”这句话工整贴切,一直被后人传诵。
叶巍也是宋朝人,他的诗《清明》描述了穷学生的艰辛。“没有花,没有酒,晴朗的一天,无聊得像个野和尚。昨日左邻右舍乞新火,窗分读书灯。”古人有与人共火的习俗。一个家庭挖木头生火,并与朋友和亲戚分享好运。诗人没有花,没有酒,自然对节日没有兴趣。向邻居讨火点灯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活法,在悲伤中依然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松石说叶巍“诗性清苦,有唐风,多警句”,他信以为真。
阿明诗人王磐也写了一首《清江序》,很轻松,很阳光。“问西楼哪里抽烟好?绿色的田野和阳光明媚的道路。马嘶柳过,人笑荡秋千。探莺花总教春醉。”你看,万里晴空万丈,草色远去,却一无所有。少年书生随缰弯柳,女子笑颜轻荡。是春困还是醉了?还是华英喝醉了?尤春图的照片多清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