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有哪些传统美食?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习俗来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将军徐达打下元朝首都北平府后,常遇春将军手下的一个士兵从一个农民那里偷了一个哈密瓜。常遇春对士兵的管理非常严格,偷瓜的士兵应该处死。这时候农民出来说,元朝有个习俗,立秋摘瓜不算偷。常遇春听后赦免了士兵。没想到,立秋的摘瓜人一无辜,其他士兵就开始抢瓜。为了奖励士兵,常遇春找到了秋肥的替代品——蔬菜中唯一有肉有肉味的茄子。因此,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就流传了下来。
2.在杭州吃西瓜
在初秋,还有每天吃西瓜的习俗。秋桃过去在杭州很受欢迎。立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一人一个,吃完后保留果核。除夕之夜,桃核被扔进炉子里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将拯救瘟疫一年。
3、北京“糊秋肥”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吃肉,也就是“糊秋肥”。在北京一些老字号的肉类专柜前,购买肉制品的顾客会排起长队。一旦到了立秋,虽然天气仍然很热,人们的身体也不再湿漉漉的,毕竟凉爽的秋天来了。于是开始萌发做点好吃的来弥补夏天以来亏空的想法。我应该吃什么?最满意的是炖肉!通过吃炖肉来弥补夏天流失的脂肪,称为“贴秋肥”。
4.山东吃“渣”
在山东莱西,立秋流行吃“渣渣”,这是一种用豆腐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大人小孩吃了立秋渣渣不吐不拉”的说法。这么多的饮食习俗,大多是为了预防痢疾,可见中国工人对秋季腹泻的意识。
5.天津流行秋咬。
除了立秋的“贴秋肥”,天津等地也流行“咬秋”。人们相信在初秋吃瓜可以避免冬天和第二年春天的腹泻。清代张导的《岁时天津杂记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立秋吃瓜咬秋,可免泻。”在清朝,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在院子里放上甜瓜、蒸熟的茄子和香糯的汤,并在立秋时食用,以清除夏季的热量和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在四川的东部和西部也流行喝“秋水”,即在立秋的那一刻,全家人都会每人喝一杯,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积聚的暑气,秋来就不会胃痛了。
7.台湾省吃龙眼肉
《台湾省通史·风俗志》中记载,旧时台湾省“立秋前一日,于斯种下春牛,置于东郊之外,日称春牛。男女满衣,衣香鬓影喧。春牛过马路,小孩子摸耳朵或鞭打身体,都会受到祝福。如果春节在年初,那就特别热,特别祥和。”立秋是台湾省周边海域箭鱼、串、墨鱼、_ _、虾的生产期,也是台湾省龙眼的生产期。人们相信,吃了桂圆肉,后代就会成为大官,桂圆又叫“福源”,所以有句俗话:吃了桂圆,子孙最好。
8.南京“啃秋”
本周日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继夏季至日之后的第三个节点。老南京的立秋节气里有“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说法,比如“立秋后十八锅”,意思是立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炎热;另外,立秋有男秋和女秋之分,有“男秋凉,女秋热”之说。
9.猪头肉
猪头肉的美味在民间久负盛名。据说淮扬菜中的“烤全猪头”最为精美,历史也最悠久,是有名的淮扬菜。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猪肉可以提供血红素和半胱氨酸,促进铁的吸收,可以改善缺铁性贫血。
10,酱肘子
酱肘子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此外,红烧肘子是潍坊地区著名的历史名菜,因其软糯入味、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曾被评为“山东名小吃”。
11,烤鸭
北京鸭是一种水禽,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内不积累,被人体吸收后可软化心脑血管疾病。鸭子的表皮含有大量胶原蛋白,是美容佳品。所以,北京烤鸭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12,烤羊肉
“烤羊肉”是白魁老字号的名菜。“烤羊肉”的制作也适用于全羊的其他部位,即:头、颈、蹄、肚、肥肠、肝、肺、心,甚至是贴。但是头,蹄子,蝎子不需要炸。如果同时上桌,那就是“烤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