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点击获取“过年”相关内容
★★★春节有哪些禁忌★
★横批虎年七字春联★
★过年红包吉利数字组合★
★新年励志祝福语★
无锡新年习俗介绍
在无锡,大年初一早上开门,要先开三次门。早餐吃肉丝饼、饺子、面条,寓意团圆、升官、长寿、长春。在这一天,我们只在除夕吃剩饭,这意味着“绰绰有余”。吃饭时不能煲汤浇饭,也不能吃粥,怕下雨出门。还要避免向邻居讨水火,警告不要骂人,不要发火,不要说不吉利的话,祈求一年到头平安吉祥。
无锡的传统春节习俗除了贴桃符、补门、对联之外,还在新年悬挂钟馗大象,避免鬼鬼祟祟一年。传说钟馗很会捉鬼。这个习俗大概始于唐朝。无锡很多民间家庭也有在门楣上挂吉祥句子的红对联,挂剪纸门垫的习俗。在元旦早上,无锡地区流行吃蛋糕和粽子,这意味着团聚和晋升。此外,我们应该吃面条意味着长寿和长春。
无锡的春节习俗之一是,当孩子们新年到来时,主人要用茶点和糖果招待他们。亲戚朋友中来拜年的孩子会得到压岁钱。新女婿去丈母娘家拜年,一般是在大年初三。初三叫小年潮,不能扫地,不能讨火,不能打水,和大年初一的习俗一样。无锡还有一个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习俗,就是60、70、80的生日都是在春节,而不是在祝寿。
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不扫地的习俗,无锡也是。我觉得扫地就应该把财富扫走。即使在大年初二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在屋外,而是堆在屋角,直到正月初一,这叫“聚财”。旧朝禁止向他人讨火、讨水,禁止使用刀剪,禁止倾倒污水、粪便。过年睡觉的时候要关两三次门才能爆炸。无锡那天晚上睡得很早。如果孩子太贪玩睡不着,家长往往会哄孩子说:“早点睡,今晚听老虫。”无锡旧俗非常重视元旦的气候,经常用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下一年的收成。
春节期间,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走亲访友。亲戚朋友第一次见面,会说一些“恭喜你新婚快乐”、“恭喜发财”、“恭喜发财”之类的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是在大年初三。老人们从60岁开始,每隔10年就要过一次春节。
无锡的春节习俗I .年夜饭和春节菜肴
以前的年夜饭没有现在这么丰盛,但也很考究。有几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是用萝卜丝、菠菜和黄豆芽做的菜。一道名为“长茎蔬菜”的菜是由整棵绿色蔬菜和切丝的百叶窗制成的。还有一种叫“香糖片”,由干香笋、干笋、金针菇切成三角形组成。备菜的目的大多是从食物谐音和意象中获取意义。
比如豆芽叫“如意菜”,鲤鱼叫“顺滑”,百页叫“百事顺滑”,花生叫“长命果”,菠菜是健壮的意思,年糕是“步步高升”的意思,饺子、汤圆是“团团圆圆”的意思,除夕吃剩的食物叫“一年多”。每个人还应该吃一口生萝卜,这被称为“咬春”,以祈祷来年远离疾病。农历大年初一,一家人会吃“春盘”(原料是芹菜、韭菜、竹笋),寓意勤劳、长寿、兴旺。
无锡春节习俗2。“送炉灶”
民间习俗是腊月二十四“送灶”。这一天,家人要在厨房墙上的神龛里向灶王爷进贡,并献上用焦糖和面粉制成的“灶王爷糖”,意思是“灶王爷”会嘴甜,只在前一天和后一天说好话,神龛下还会贴一副对联:“天上做好事,下世太平。”
无锡春节习俗三。祭祀祖先
在过去,人们会在春天开始前祭祀他们的祖先,一方面,他们不会忘记他们的祖先,另一方面,他们会请求他们的祖先保佑他们来年好运。
无锡春节习俗四。蒸年糕
米糕蒸熟的前一天在家淘米,用石磨磨成粉。石磨拉出来的粉,做成小薄片,叫做“桃花瓣”。这种粉末质量最好。蒸饼当天,通常先蒸糖年糕、赤水糕(有色素)、白水糕(无色素)。蒸糕点时,先在灶前、厅中、客厅前点上香,关上门。第一笼饼烤好后,在准备加工前,用手掰下一大块,放入杯中,放在以上三处。此时家中烛光闪耀,香烟缭绕,热气腾腾。这个时候,家里所有的人都要尝一块年糕。尤其是孩子吃蛋糕的时候,大人还会背吉祥话让孩子快点长高。第一笼饼加工完成后,会分发给邻居品尝。
无锡的春节习俗五、“掸屋檐”
俗话说“17-18,越尘越尘。”人在一年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所以在岁末迎接新年的时候,会用“掸掉屋檐上的灰尘”来扫除自己的霉运,以新的面貌期待新的一年里的好运;这个习俗也净化了家里的环境,一举两得。
春节的起源
在现代民俗中,庆祝春节也叫过年。其实过年和春节的由来很不一样。
那么年份是怎么来的呢?民间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在腊月三十这一天挨家挨户,觅食人肉,捕杀生灵。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年来到了一个村庄,碰巧两个牛仔在争夺一根鞭子。“年”在半空中突然听到鞭打的声音,害怕地跑开了。它逃到了另一个村子,看见一件鲜红色的衣服在门前晾晒。它不知道是什么,就掉头跑了。后来,他来到一个村子,往一户人家的门里看,看到里面灯火通明,头晕目眩,只好夹着尾巴又溜走了。由此,人们认识到“年”有怕噪、怕红、怕光的弱点,于是想了许多办法来抵制它,逐渐演变成今天庆祝新年的习俗。
另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代书法书籍把“年”字放在粮食部,表示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因为谷类作物通常一年收获一次。“年”被扩展为年的名称。
中国古代虽然有过春节的习俗,但当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一般把春节称为整个春天。据说农历新年是在辛亥革命后被正式命名为春节的。因为当时要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农历正月初一只好改名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