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公园地坛中医养生文化园。
北京地坛公园地坛中医养生文化园
地坛中医养生文化园
地坛中医养生文化园是全国首家以中医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位于地坛公园,占地约2.5公顷。地坛又名方泽坛,是北京五大坛中的第二大坛。建于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帝都之神”的地方,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地面祭祀祭坛。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建国后1957年称“地坛公园”,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 4月19日,公园内原有的牡丹园改造为中医养生文化园。
园区主要分为肝、心、脾、肺、肾、五脏,以五行、五色、五方为内涵,以水陆经脉将整个园区连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公园里有3000多棵树,还有近百种中草药和药用植物。
主要景观有园正门、精气神和谐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月和园、养生长廊、养生坊、杏林茶、孙思邈雕像、脾土区、体育养生广场、二十四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倒影步道。
从南门入园,陈列着一幅以“和”为主题的石雕壁画,用抽象的图案表达“精、气、神”的“和”。如果把公园看成一个人体,道路、溪流就是人体的经络,五个景点就是人体的五脏六腑。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区位于公园南部,整体色调以暖红色为主。核心区(火区)主要景点有:何志画廊、何志广场、涌泉、火焰雕塑。中心(火区)有一组长廊,名为何志长廊,取中庸之道“和合,天道万物之地位”之意,是全园“和合”理念的体现之一。廊上挂着“秋雨落橘井,春雨杏林露”对联,是岳美忠先生的名联,既有山水之趣,又体现了岳先生对中医的热爱。
心主神明,故设何志休闲广场养心;心为君主之官,必有条条框框,故地以圆铺之;它用红砖铺成,养着金鱼,体现了神灵的活跃天性。心脏掌管血管,心脏(火区)中央有一个类似心脏的史静,汩汩出水,表示心脏泵血。同时,线条铺成的“涌泉穴”寓意滋水含木,体现了中医“火中有水,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理念。
心在五行中属于火,所以在这个区域用火焰雕刻。鲜红象征君之火、阳明之火,三焰取“一命二命三生三事”之意,生生不息。火区周围种植以红花为主的植物,如刺槐、桃、桃、海棠、开黄花的连翘等。冬去春来,在碧绿的垂柳下,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早春植物景观。
根据中医理论,肝区位于公园东侧,以青绿色调为主。肝区(木区)的主体部分是一组蜿蜒曲折的养生长廊,围成一个名为“月和园”的百草园,是养生知识宣传和室外草药展示的场所。肝区月门上挂着“月和园”的牌匾。“养肝的关键是忌气。”所以名字中用了“岳”字,使肝气得以舒解。
“和”字紧扣“精气神和”的主题,与园中“望和阁”、“何志画廊”、“何明仙境”等景观相呼应。
曲折的健康走廊源于“木月屈直”与肝脏生理功能的关系。画廊展示的主题是绘画创作、浮雕和展板,弘扬中医养生文化。
进入“月和园”,看到的是长廊序列,四个字押韵。长廊左侧是一幅大型画作——时珍草药采集图。右边是长廊入口,左右对联:“天地之和,从八风之论”体现了中医的养生原则。
长廊的墙上陈列着中医保健的适宜技术,包括拔罐、艾灸、刮痧、药枕、药浴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中医保健技术。
沿着走廊向北,依次是彩绘壁画《活路》、木雕八段锦、木雕吴沁戏、彩绘壁画《融合* * *成》、中医运动养生展板。
养生坊门口两侧挂着“健行天地,修内外,春秋百岁”的对联。养生坊是一个集养生、互动演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向大众传递养生的方式、方法和来源。
在养生工作坊中,可邀请中医专家引入养生文化,设置若干中医养生体验项目,开展适宜的技术体验和养生文化实践。
“月和园”的另一个室内建筑是药膳茶室,取名“杏林茶”。它有三个作用:一是展示中医药文化底蕴,整体空间装饰为古中医室,有匾额、药柜、百宝柜、柜台、制作和收藏药物的工具、医疗器械、作品等装饰物品。二是中医的人文演绎和养生知识的展示,即人文表现,如:方剂、方药、制药工艺等。三是通过茶文化让人们了解“养而治”的养生理念。
“百草园”花草树木丰富,颜色青绿,是肝脏的主色调。适宜北方生长的药用植物有40多种,主要有沙苑子、紫菀、沙参、柴胡、薄荷、北苍术、铁线莲、地黄、旋覆花、防风、远志、白芍、猪屎豆、委陵菜、当归等。
“百草园”里有一个木制如意葫芦,象征着“吉祥如意”、“健康长寿”。肝主疏泄,平复情志。如果你心情好,对你的健康有益。
肾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根据中医理论,肾区在整个园区的北面,路面铺设以深色为主。肾区(水域)内有岩石、瀑布、深潭、落水、溪流,营造了安静舒适的健康环境。
瀑布下,深潭中,有一座“水中丹炉”屹立其中,寓意火、阴、阳相合取水。“火不藏于水,水不生于火”,这与肾和袁茵、元阳是不可分的、一致的。
王耀药业的雕塑位于瀑布的一侧,描绘了唐代大医孙思邈学医的场景。孙思邈一生写了几十部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是《千女方》和《千女翼方》。同时手持《大医精诚》长卷,以示善意。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孙氏的“养生十三法”,即勤梳头、勤动眼睛、勤敲牙齿、漱口和漱口、常鼓耳朵、常洗脸、常摇头、常摆腰、常揉腹部、常拍谷道、常扭膝盖、常走路、常搓脚。
为了与黑色(深色)相对应,常绿植物主要在肾区(水域)周围,如油松、雪松、台湾青葙、华山松、臭柏等。岩石周围还环绕着看似自然生长的植物,如紫丁香、金银花、珍贵木材、迎春、汤涤等。,形成“虽是人为,却似自然”的景观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脾区(土区)位于整个公园的中心。脾与运动有关,所以这里设立了一个运动健康广场,作为人们运动健身的场所。
“时间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脾脏区(地球区)的广场周围,摆放着“二十四节气”的主题雕塑。
并设置了立春、长夏、立秋、立冬四大节气,展示不同节气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健康知识。
20圆件精雕细刻,值得驻足欣赏。
除节气名称外,还辅以相应的养生中药及其疗效。
养生广场中央逐渐升高,三个凸起的斜坡上分别雕刻着“水、云、火”黄色线条,分别代表“精、气、神”,以此来表达“和”的本质。脾区(土区)以秋季黄叶连翘、汤涤、刺梨、元宝枫为主,海棠花、雪松为辅,植物景观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从脾区向西南进入肺区,即黄金区。根据中医理论,肺区位于公园西侧,以白色调为主。肺是人的呼吸器官,肺区(黄金区)以树木为主。通过高大的侧柏、银杏林和星罗棋布的七叶树,营造一个安静的“呼吸与呼吸”的健康环境。
森林下面有两个动态和静态的小广场。一、适合练习静操的调息广场位于肺区(黄金区)的茂林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养生活动空间。
根据五行学说,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所以肺阴和肾阴相生,称为“金水相生”。广场上有六块具有呼吸和不断呼吸功能的风景石,为练习呼吸和呼吸的人提供视觉焦点。二是引导广场,适合引导运动。引导是指意念引导动作,用呼吸锻炼身体的运动。
草丛中的石雕是肺区的象征,五行中肺属金。石头采用河北曲阳的黄石材质,石头上刻有黄金区域的简要说明。
健身步道位于导向广场边缘,根据中医足部按摩原理设置。步道由椭圆形的小石头铺成,游客可以赤脚走在上面,按摩脚底的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调理脏腑,强身健体。
从龙金区向东回到南入口广场,结束了短暂的人类健康之旅。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广告牌、养生箴言和各个区域穴位的铺设,听到悠扬的五行音乐,处处精致,处处用心,让游客在游玩、娱乐、休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的文化知识。
中医博大精深,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医哲学,但作为一个普通游客,并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宣传栏、铺面、说明板等。都用在了花园里,着重渲染了浓厚的健康氛围。
北京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园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示范项目,是一次勇敢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医药健康文化在北京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健康园”这一新起步的特色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全新的思路。
借助地坛皇家园林的古韵,地坛中医养生文化园的落成,展现了中医养生的精髓,既是弘扬中医文化的窗口,也是市民认识和享受中医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