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1,端午节。
送龙节是傣族人民特有的节日,每逢繁荣昌盛、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的时候都会举行。
所谓“送龙”,就是给龙神送祭品,意思是龙神很善良,会照顾它,带来好日子,所以要感谢龙神。
春节前,佛祖出面组织,有的家庭送来食物和一些衣服。各种物品送到佛堂后,佛堂组织能工巧匠编织捆绑“龙宫”,佛祖念经祭祀,将各家送来的礼物捆绑在“龙宫”上。
仪式再次举行后,把“龙宫”放在竹筏上,让它在祈祷和诵经声中飘走,就算是“送”给龙神了。
2.花节。
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这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我是个汉族人,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它在农历二月的第二天举行。在节日期间,人们一起去郊区赏花,这被称为“郊游”。女孩子剪五色纸,贴在花枝上,叫“赏红”。
3,三月三,土家族的情人节,布依族的地蚕会,瑶族的干巴节,侗族的花炮节,畲族的“传统节日”等等!
4.泼水节,03年4月13日至06年4月16日(具体按傣历)。
2006年5月20日,这一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阿昌、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泰语族和东南亚的传统节日。
其中,习俗是泼水(便士泼水和武术泼水),洗澡佛,丢包,赛龙舟,飞高,孔明灯笼,边境集市和歌舞活动。
5.火把节。
节日时间是农历6月24日。
火把节是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火把节一般持续三天三夜,分为三个阶段:祭火、玩火、送火。
6.6月6日是苗族祭祖的日子,也是他们的民歌节,壮族的六郎节,哈尼族的六月节,也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7.品尝新的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吃年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受欢迎。
尝过年味后,当地放炮放鞭炮,扫村、演傩戏、唱山歌、打武术。村里的长辈用筛子盛鸡、肉、酒,在地里插上绑着红辣椒、青蒜的竹竿,炫耀祖先。
节日期间,仡佬族还会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和鱼类。如今,安顺西秀湾仔村、平坝大沟场等仡佬族村寨的年货节最为隆重。
8.唢呐节。
八月八日是镇远土家族的主要节日和民俗。
由于历史、生活习俗等各种原因。,这里的人们对唢呐演奏情有独钟,被誉为“唢呐之乡”。从老年人到青少年,无论男女老幼,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爱他们,也擅长他们。
饭后,三个一组,两个一组,随意来了,形成了自己的曲调。他们的声音悠扬悠扬,有喜有怒,有衰有怨,如泣如诉,这是上斋的一绝。
9.街头节日。
农历九月初十,通常持续5天左右,国庆前后改为三天。
“惠捷节”是阿昌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人们交换物资和青年男女社交、表达感情的机会。
玩龙和白象是惠洁节期间最盛大、最精彩的娱乐活动。民间艺人制作的白象和青龙。一般用竹木编织,裱在彩纸上,栩栩如生,表现了阿昌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10,苗族年节。
苗年节是苗族人民庆祝过的最盛大的节日。
苗年的日期因地而异,但都是在粟收入库后举行,即分别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的辰(龙)、卯(兔)或丑(牛)日举行。
苗年后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屋子,积极准备年货,比如做年糕,酿米酒,做豆腐,做豆芽,一般还会杀猪或者买猪肉。
苗族除夕之夜,全家人会在家里吃晚饭,直到半夜才开门放鞭炮欢迎龙进屋。
天一亮,家家户户都由家里的长辈主持祭祖。早饭后,青壮年男子到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