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水陆相互作用的自然复合体,是世界上人类最具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滞洪抗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土地复垦、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被称为地球之肾。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6600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在中国,湿地分布从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和山区。一个地区往往有多个湿地类型,一个湿地类型往往分布在多个地区。?
扩展数据:
一.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和湿地。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的心脏”。
“湿地”一般指暂时或长期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充水土壤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淡水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泊和海滩、河流洼地或洪泛平原、湿草地等。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天然的或人造的、永久的或临时的沼泽、湿地、泥炭地或水域,是静止的或流动的,或是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到6米的水。
潮湿或浅水区发展成为水生生物群和水生土壤的地理复合体。它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泽和湿地的总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许多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许多湿地特色植物生长在土壤被水浸泡的特定环境中。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有许多野生动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许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天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因此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转化为农田。再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物种遭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多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有很多种类型,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而人工湿地主要包括稻田、水库和池塘。据统计,全球共有855.8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湿地,占陆地面积的6.4%。
二、湿地功能:
湿地有很多功能。它们可以作为直接水源或地下水补充,并能有效地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荒漠化。它们还可以保留沉积物、有毒物质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
它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碳,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免受风浪侵袭,提供清洁便捷的运输方式。它被称为“地球之肾”,因为它有许多有益的功能。
湿地也是许多植物、动物,尤其是水禽生长的天堂。同时为人类提供食物(水产、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