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什么好?
第一展区、第二展区、第三展区探索“东方足迹”,展开“寻找之旅”,汇聚“低碳行动”。第一展区:探索“东方足迹”通过几个不同的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城市发展理念的智慧。其中一个多媒体综合展放映了一部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对未来的期望的电影。国宝画《清明上河图》在展厅艺术再现,传递着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观众乘电梯可直达49米的上层,这是展厅最高最大的展示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占地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是这一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一个非传统的电影院是上层的顶点。导演陆川透露,与普通影院不同的是,主题电影会在不同的空间同时放映,观众会被前、左、右三个大银幕包围。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展示的内容累计24分钟,视觉冲击力十足。从聚、建、感入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这部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电影虽然短小,但其内容却像一部“微型史诗”。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团队是《南京!南京!团队,从创作阶段开始,电影就被设定为富有诗意的,所以会有很多超越现实生活的富有想象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这部电影将向我们展示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而不压抑。陆川认为,用一种轻松灵活的关注和表达手段,可以让某些历史的解读变得更有艺术性。他说:“电影的后期制作就像电影《《指环王》》一样复杂,将体现目前中国后期制作的最高水平,许多经历过好莱坞大片的年轻人将加入我们。“一旦走出电影院,观众立刻会被另一个“宝藏”所吸引——张择端巨作《清明上河图》的巨幅画卷,被放大了数百倍,可以细细品味,画面中的人物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工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巧妙地创作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面对“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潘说:“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有趣、有知识性、娱乐性。《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与喧嚣。画卷以全景构图的方式,细致真实地记录了各种城乡、集市、水道。2002年,一幅孤本《清明上河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吸引了无数游客排队观看实物。但当时观众只能从1米外的围栏往外看。这一次,原本5米长的卷轴被放大到100米,走在巨幅卷轴旁边,一次就能看个够。然后,在前往465,438+0米展厅的途中,观众可以看到,被影像化的绿色植物将构建一个梦幻般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着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此外,中国的四大发明,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等与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将在人们的搜索中得到创造性的展示。第二展区:“寻访之旅”利用轨道游览车进行,通过古今对话的方式,让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参观完49米的上层后,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进行动感体验。中层占地3500平方米,被誉为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梦幻轨道车是中级的主打项目。姚凯阳说,这就像去美国迪士尼乐园游玩一样,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种“搭车”也能让人体会到半抽象、诗意的参观效果。边游边看,就像一次寻找的旅程。黄建成说,“骑行”是游客的特定方式,采用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厅465,438+0米的中间水平。不仅仅是惊喜,更是对参观节奏的调整,让参观者在三级参观中有起伏。在约10分钟的“骑行”旅程中,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智慧。木质建筑、拱桥、院落、花园、斗拱、砖瓦成为一路上的亮点。潘说,中国古代农耕民族文化有着显著的特点。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功能偏向居住和生活,符合我国的气候特点。这和希腊、埃及等国家不同,主要是石头建筑。因此,这次中国式建筑之旅将会非常有趣。第三展区:汇聚“低碳行动”汇聚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向自然学习的现代追求”应对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答案”。面积约3400平方米的下展厅“绽放的城市”被赋予了“畅想未来”的功能。本层环境设计精致,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流线,光影勾勒,风格简约舒展,优雅大气。如果说前两层是对中国城市发展历史的回顾,那么这一层就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有趣的互动项目,共同想象未来的城市生活。潘表示,《下层阶级》将通过生活智慧展示中国人如何面对未来城市化的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答案”。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是未来主义的下层阶级。它融合了中国长安的传统与现代,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为游客提供了想象未来城市的机会,让他们找到中国未来城市的所在。在中国馆“低碳”展区的尽头,荷花和水幕构成了一幅感人的“情之春”景观,占地250平方米。水幕还能表现出“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成语。游客不仅可以看到“荷荷田甜”的意境,还可以进一步领略中国和谐美好的未来。“自强不息、崇德向善、师法自然、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人民留给后人的‘大智慧’。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国智慧发挥作用。水——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示离不开“水”的元素。在中国国家馆中,“水的流动”连接了所有的展览层和项目。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不同形态的水,有真实的水,有高科技模拟的水,有装置抽象的水,还有意想不到的新水模型。水一直是全球性的话题。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热点。在中国,古代就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依水而居、依水而聚的习惯成就了今天的城市。大城市靠水,“水”为人类带来了生命之源和重要的运输通道。中国国家馆贯穿“水”的元素,既是对东方智慧的提炼,也是对全球缺水的呼应,更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重头戏是百米墙的重现。《清明上河图》位于中国国家馆核心49米高的展区北部。全长超过100米的整面墙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国宝《清明上河图》的原作也将在世博会期间出现在中国馆。在45分钟内体验5000年文明精髓的游客,首先会看到一个巨大的银幕影院,通过观看一部8分钟的电影,感受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到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化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被放大了数百倍。最后,人们来创造一个以白色为基调的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对未来的城市发展给出一个中国答案。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呈现未来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全程约45分钟。“新九洲青岩”的灵感来源于中国馆圆明园区域馆的屋顶平台。27000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青岩”将为中国馆承担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青岩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园技术,还蕴含了中国智慧和东方魅力。每个小洲都会有代表中国典型地貌的景观布局。游客穿行其中,犹如漫步在中国的微缩大地上,饱览一切奇妙的自然造物,其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篆书作为一面墙形成了24个节气。除了国家馆的造型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区域馆的设计也充满了中国魅力,借鉴了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元素。在区域馆的外墙上,设计师用中国的古文字作为装饰。区域馆的建筑表面用“重叠的篆字”装饰,传达了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濒临灭绝的三把剁斧“三把剁斧”平均每1cm宽度要砍7刀。中国馆看似简单的台阶,却蕴含着无数秘密,76级台阶,在质量和技术上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同时,濒危的民间艺术“三板斧”也得到了恢复。在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剁斧会达到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台阶加起来超过5400万刀。中国馆的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突出黑白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