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介绍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就设定了四个节气,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邓萍撰写的《太初历》正式在历中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零度沿黄河经度运行15度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每年360度运行,* * *经历24个节气,每月2次。其中,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长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个节气;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气”,即有雨、春分、谷雨、小满、夏至日、暑、暑、秋分、初霜、小雪、冬至日、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持续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一年的视运动,所以节气的日期在现行公历中基本是固定的,上半年为6日和21,下半年为8日和23日,相差1 ~ 2天。

立春:站着就是开始。春天是愚蠢的。天气逐渐转暖,辽阔的大地将呈现出万物复苏的景象。这个春天开始了。

雨是指气候逐渐变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吓了一跳,春雷叮叮当当,万物皆惊。休眠和冬眠在地下的动物开始被发掘出来。

春分,春分是一半,是春天九十天的中点,叫春分,这一天等于昼夜。

清明,清净清明。气候温暖,植被开始繁茂地发芽。

谷雨,“雨生百谷”之意。从这一天开始,降雨增多,有利于粮食生长。

在漫长的夏季,从夏季开始,农作物将在温暖的气候中生长。

小饱满,满指饱满,小麦等夏粮也逐渐饱满。

芒种和芒种也忙起来了,小麦等带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也是秋季种植作物最忙的季节。

夏季的至日,在右边,这一天的影子很短。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预示着夏天即将到来,气温将继续上升。

微暑,暑热就是热,微暑就是气候热但没有热到极致。

大暑,极热,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立秋了,夏天凉爽了,秋天开始了。秋天意味着植物即将成熟,然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于酷暑,意味着酷暑即将过去,酷暑将在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

白露,由于夜间凉爽,近地面的水汽在植物等物体上凝结成白露,意味着天气转冷。

秋分,也就是秋季90天的中点,又等于白天和黑夜。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白天变短,夜晚变长。

寒露,气温持续下降,晚上已经是凉飕飕的了,露珠是冷的,意味着气候会逐渐由冷转冷。

初霜,天气越来越冷,霜冻。

冬天开始,冬天结束,这意味着收获后要收庄稼。冬天从这一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下雪,但是雪量还是很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会从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会比小雪增加,地面会逐渐有雪。

在冬季的至日,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空气积累久了,天气冷了,但还没到极致。

大寒,天气极寒,天寒地冻,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