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起源于二十四节气。
这个节日起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一年八节”之一。在清明节,一般有远足、荡秋千、扫墓、射柳、打马球、放风筝等习俗。清明节齐演变成祭祀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关系。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节。扫墓、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唤醒家庭记忆,也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合自然节气和人文习俗,是人文和自然条件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追求“天、地、人”和谐的思想,注重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遵循自然规律。
清明节习俗:
第一,祭祖扫墓
祭祖和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节纪念祖先的形式很多,扫墓是最早的习俗,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式逐渐简化。因为遗体火化越来越普遍,人们不扫墓,而是去放骨灰的地方祭祖。
第二,去郊游
踏青,也叫春游,是民间长期保持的一种清明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满眼绿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
第三,蹴鞠
蹴鞠是一种球,用皮革制成,里面塞有羊毛。蹴鞠其实是中国一项古老的足球运动,但和现在足球的规则不同。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传说是黄帝发明的。
第四,植树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因为清明节前后,春日高照,春雨绵绵,种树苗是最容易成活的,长得也更快。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