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山东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很多地方的过年习俗都发生了变化。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传统习俗是如何保存的?记者最近走访了曲阜。
祭天祭祖:除夕的重头戏
祭天祭祖是除夕夜曲阜人的头等大事。在夫子庙从事摄影生意的岳告诉记者,除夕夜,要给上三代的祖先摆牌位。牌位前摆放着肉、鱼、鸡等供品,点着香和蜡烛。午夜左右,饺子下锅,第一碗用来祭拜。先敬天地,后敬祖宗,也从老人做起。吃完饺子后,晚辈会给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未成年的孩子发压岁钱。之后出去给家里的长辈叔叔们拜年。
孔是的三轮车师傅。他是孔子的第74代孙。他说,以前在孔府,过年要“蒸浓”。“蒸浓”的意思是蒸各种各样的馒头、饺子和蛋糕来庆祝新年。屋子里到处都点着灯,烧着檀香粉,铺着地毯,院子里搭着彩色的棚子和彩带。下午去报堂行礼,饭后去祠堂辞官。孔子的后代离开孔府后,孔府中的一些礼仪习俗不再流传。目前曲阜孔府和不同姓氏的人过年的习俗没有区别。
曲阜年夜饭重点是两个菜,一个是火锅,一个是鱼。
除夕夜,孩子们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候,也是家庭主妇在厨房最忙碌的时候。在曲阜,当天会做年夜饭,大年三十第一天包饺子。那时候,每个人的案板都会“咚、咚、咚”作响,人们会忙着剁肉切菜。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最享受的时候。丰富的年菜摆满了一桌子,全家团聚。我们可以享受餐桌上的美食和欢乐的气氛。
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李说,曲阜人的年夜饭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沸腾,热气腾腾,温润闷热,预示着日子蒸蒸日上;“鱼”与“盈”谐音,象征“多吉”,也表示“年年有余”。
饺子:年夜饭的主角。
在曲阜,再丰盛的年夜饭,也要有饺子。春节期间吃饺子意味着新旧交替的“年轻时交朋友”。有些家庭包饺子时,也会在里面放几个硬币。谁先吃,谁就预示着来年好运。
据曲阜当地文化部门的人说,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代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看到穷人的耳朵在寒冷的冬天被冻烂了,就制作了一种“祛寒焦耳汤”,为穷人治疗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草药驱寒温,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角儿”,放在锅里煮,分发给穷人。吃了之后,人们感到浑身发热,耳朵也热了。此后,人们纷纷效仿,流传至今。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曲阜,有很多习俗传承至今,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它们的本义,但当地人出于一种文化惯性,还是传承了下来。
例如,曲阜人在除夕夜用大锅蒸一个大馒头,全家人都吃一口。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个习俗的含义,有人说它意味着团圆,有人说来年吃它不会痛。再比如除夕夜院子里全是柏枝,大门口要插柏枝。孔祥银告诉记者:“过年插柏枝,就像清明节插柳,端午节插艾草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习俗,但为什么要插柏枝,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