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方家坝之旅400字作文

土家风俗-土家风俗-土家风俗。生活习俗与其他民族相似,保留下来的独特部分很少。土家族人在山上建房,一般都是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盖房子要背山面水。一般为四柱三室,中室应设祖祠。左右两个房间都有人住,多是两个小房间,并称“第二个房间”。第二间房前有火铺,火铺中间有火炕,用来取暖做饭,火炕上放着铁鼎。火炕上方挂着一个炕架,用来晾炕用品。特别是春节前,用来晒炕腊肉,腊肠。婚姻土家族的婚姻有与表亲开婚的习俗。一般是姑姑家的女儿嫁给姑父家的儿子,称为“骨种”“亲见之道”,算是亲家加亲家。土家族婚礼,要送三份人情。女生结婚前要练“哭嫁歌”。要哭给亲戚朋友,就得提前1~2天不吃饭,也就是所谓的“无茶无饭”。女孩婚后生了孩子,男方去女孩家报喜。女婿提着一壶酒送到女方家放在大厅的香炉上,壶嘴朝外,表示生男孩;壶嘴向内,表示生女孩。后来,女方家的亲戚给男方家送粮食、鸡、肉、蛋吃“月米酒”,男方家也送礼物。土家族男女大多喜欢穿大袖大裤,裤上绣花鸟。裤子要连腰,男女都喜欢头上戴白手帕,脚上穿白布鞋,大方美观。女人的头上戴着银饰,胸前配着银刀、铃铛和牙签。少男少女的帽子上有各种头饰,帽子后面有银铃,叮当作响。丧礼土家族的丧礼,老人去世,大多要举行隆重的葬礼。要请涂老师主持选葬日期和墓地,还要一山一山。治丧时,路上要扔“导纸钱”,坟内禁止铁器。所以一个人的亲人要挖井,埋了之后才能走。下葬过程中,请涂老师开棺,清棺,“抛米”。扔饭的时候,亲戚跪在棺材前,背后用衣服把它捡起来。有的把饭细细咀嚼,当场吞下,有的带回去煮饭,表示子孙后代要团结和睦,继承老人的遗志。节日土家族有一个传统节日“赶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庆祝中国新年,这一习俗一直保留在土家族聚居的一些村庄。“四月八日”是土家族送毛毛虫的节日,要从自己身上读谚语,祈祷庄稼不受虫害,庄稼丰收。认为土家族人崇拜祖先,认为祖先是最伟大的神,到处保佑后代。普遍信奉“土王”,传说“土王”是土家族的祖先。每逢节日,烧钱纸,祭祀祖先和“土王”。土家族也信仰土地神。过年走亲访友,路过土地庙,都要烧香烧纸。许多土家族人还崇拜“三王庙”,其中有冉,杨,田三位神,祈祷三王神保佑人口和六种动物。背景:家族在湘鄂川黔交界的部分地区,每年持续三年及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中国新年(简称“春节”)是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土家族人都是提前一天赶着过年,所以称之为“赶过年”。土家族为什么要过年?湘鄂川黔边区流行着四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抵御外侮。据说嘉靖年间,日本人侵略中国,永顺土司彭翼南奉命出征。他带领3000名士兵提前一天开赴前线,打败日军,立下“东南第一战功”。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同时也为了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日本兵的深切怀念,永顺县的土家族人民决定在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年,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数百年。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打败外星人的骚扰。由于频繁的民族战争,土家族人经常不能平安过年。结果,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用巧妙的诡计进行了突然袭击。首领让百姓提前一天过年,然后带领士兵突然袭击。敌人过年吃酒肉,毫无准备。土家族人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撤离。还有一种说法是,土家族祖先贫穷,为富人做长工。他们太穷了,没法过年和家人团聚,只好提前一天“过年”。也有人说,四川昔阳、秀山的的士家人分别在农历三月三、四月十七过年,因为明朝万历年间土家族奉命出征,回朝日期不同,所以过年的时间也不同。从以上四个不同的故事(传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是外族的侵略,异族的骚扰,还是地主的剥削掠夺,土家族从来都是英勇无畏,对敌人怒目而视,足智多谋,出奇制胜。这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一个慷慨的民族。“赶年”的晚上,村里燃起了熊熊大火,新年的旗帜高高飘扬。男男女女围着火堆跳舞,唱着新年的歌,跳着《毛古斯》。这种“赶上过年”,清爽、狂野、刺激,有一种特别的心情。土家族豪爽、快乐的民族气质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历经磨难、受压迫,数次被迫迁居,却能泰然处之的历史事实是分不开的。因此,就像其祖先楚族(或巴族,“那满”)一样,发展出了强烈的思念祖先、怀古、齐心、尚武的民族精神,这在末代家族“六月年”、“十月年”的习俗和传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据民间传说,古代土家族原居住在江西,因不堪忍受官府和富户的掠夺和压迫,避免了被割据的灾难。他们约定在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准备,然后悄悄地离开,穿过洞庭湖,回到河边,到达乌海送点心的山区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大树建吊脚楼,有清泉酿“玉米烧”(家酿白酒),值得庆贺。于是,新定居的土家族人决定先过年:宰牛、拜神、“摇手”、唱歌。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所以被称为“六月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新开垦的土地肥沃了,五谷丰登了,六畜长膘了,土家人民在新家园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秋天。这样,他们又多了一个农历十月初一的“十月年”(这也和他们的祖先——楚人的“十月年”有关)。家家户户蒸“玉米烧”,寨子里杀出大肥猪,人们纷纷到各村拜年,互道祝福。在富饶美丽的湘西鄂西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勤劳勇敢的兄弟民族,这就是土家族。土家族约有570万人(1990年),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县为主要聚居区,其余分布在湖北恩施的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宣恩县和四川石柱的黔江、彭水等土家族自治县。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国语,长期使用汉语。绝大多数土家族人讲汉语,也有人懂苗语。只是在永顺、龙山的一些偏远地区,他们只会说土家话。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意为当地人。称汉族为“客家人”。两千年前,他们定居在今天的湘西和鄂西。当时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人”或“无锡人”。关于土家族的族源,众说纷纭。一是他们是古巴人的后裔。一说是古代从贵州迁到湘西的一部分蛮族;据说在唐末五代初年(1910年左右),由彭贤率领从江西迁到湘西的白衣工匠后裔。这些说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五代以后,湘鄂情西部地区的土家族,一个稳定的民族,开始逐渐形成单一的民族。土家族居住的湘西、鄂西丘陵地区,海拔大多在400米至1500米之间。山峦重叠,丘陵密布。武陵山脉穿越期间,酉水、澧水、清江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林、牧、副业、渔业的良好条件。山区森林茂密,梯田里全是山丘,种着水稻、玉米、土豆、小麦。经济作物有甜菜、苎麻、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油桐和油茶是土家族地区多种经营的主要项目,在土家族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林有松树、杉木、楠木、柏树等。此外,珍贵药材、水产品和地下矿藏也很丰富,特产大鲵是闻名中外的珍贵动物。土家族民间葬舞土家族葬舞,又称围棺、围棺、催葬,是两千年前巴人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舞。老人去世,在堂前停了几天,亲戚邻居都去吊唁。到了晚上,通宵播放“鼓与歌”,增加热烈气氛,被称为解除死者的沉默,安慰新的家庭。土家族人喜爱丧葬舞蹈。"听到鼓声使我的脚发痒。"。丧舞的特点与土家族摆手舞基本相似。手脚同侧,舞蹈干净大胆。动作流畅舒缓,舞者演奏节奏强烈的示波器音乐。舞者边跳边唱,人声用假声,和唱歌差不多。适合男女老少一起跳,舞蹈词汇健康。一般主要围绕歌者的生平事迹,歌唱养育,生产劳动。土家族丧葬舞蹈是集唱、跳、吹、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它本质上是一种民间祭祀活动,表现了土家族对祖先的崇拜。2.板凳龙是土家族用板凳当“龙灯”跳舞形成的。两个人,三个人可以,两个人一前一后跳,三个人一前一后跳。舞蹈动作有《河鹰展翅》、《雪盖顶》、《黄龙缠腰》、《老虎下山》等。活动时间多为农历除夕至正月十五。节日也是可以的。花灯戏是武陵山区流行的一种地方戏。它有四个特点:一是服装简单,一件官服,一顶纱帽,三副口器,一把剑就够了;二是人物少,学生、丹、丑,一般一男一女,不超过四人;第三,器乐不多,文学领域只要求1人配“大鼓”,武术领域加锣鼓。第四,不选择演出场地,所有场地都可以使用。花灯戏因为表演的不同,名字也不一样。在新春之夜,人们庆祝节日称其为“何”,清明节称其为“清明灯”,生日称其为“守灯”,男女结婚生子称其为“邓公”。戏剧节目有60多个。女儿会女儿会原本是土家族(和苗族)青年相亲相爱的传统节日。它在农历五月的第三天和七月的第十二天举行。年轻男女穿上盛装去参加会议。在旧社会,女孩子是不允许出门的,只有这一天她们去开会,所以被称为“女儿会”。一个要选老公的女生穿很多层衣服,里面长,外面短,好衣服都能看到。赶去开会的时候,带了些土特产,山货,假装去市场卖东西。想找人的男人提着个空篮子,假装在购物。当他遇见那个女孩时,他去“商店”。在一场搞笑的“定价还价”中,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也认识了对方。如果价格在涨,说明姑娘不会同意。如果她没有,她应该走开,否则她会被骂。反之,则意味着姑娘默许了,双方退出闹市,找个僻静的地方做自己的终身大事。土家族说水稻种植是育苗,玉米种植是种草。这两种农事,意味着盛夏时节,难免又累又困。为了振奋精神,调节身心,还伴有锣鼓,所以叫割草鼓。一般来说,锣鼓就是锣鼓,是自己唱的。歌词多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有历史故事。此外,说唱歌手经常即兴发挥,开玩笑,振作精神。6、备注米年肉土家人祝愿年多吉祥:有米有肉,特别好的腊肉拌糯小米蒸成菜,为“团年”家庭评价,以米有肉为题谈四字八句求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