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相传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纪念晋国公的朝臣、介子推。晋国的儿子重耳流亡国外19年。他被护卫跟随,立下了汗马功劳。重耳回国即位,也就是晋文公。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在绵山。
晋文公去找它,但是他找不到。因此,他让火烧山离开,试图消除这种差距。没想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
可悲的是,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界山(即山西介休县界山),并下令将介子被烧死的日子定为清明节。之后每年都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感谢。
作为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最重要的形式是祭祖和扫墓。清明节的时候去城隍庙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出入等等。
郊游就是踩着草,在乡下玩,看春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清明节是柳树发芽,烟绿的时候。有折柳、穿柳、插柳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