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童谣在教育教学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1.孩子的年龄阶段非常明显。比如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差。在民间童谣的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儿童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比如《灯台上的小老鼠》《成排坐着》这类童谣,句子简短,反映了孩子的真实生活。童谣《成排而坐》表现了吃水果过程中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孩子现有的体验。学这首儿歌的时候,好像小孩子在幼儿园一般都是集体吃水果的。所以,孩子的兴趣倍增。
再比如民间童谣《阿当》,内容非常适合孩子学唱。在选择这首童谣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毽球,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毽球的种类,各种踢毽子的方法等等。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材料制成的羽毛球产生了兴趣。在图片、故事和实物的配合下,孩子们充分了解了毽球是中国人民流传下来的健身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毽球的种类、制作方法、健身功能和表演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为了使民间童谣符合儿童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等方面收集了各类民间童谣,然后进行整理。形式上分为教育性民间童谣和娱乐性民间童谣。分为德育、科学、健康、体育、娱乐、谜语、绕口令等等。在发掘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民间体育童谣、民间娱乐童谣、民间德育童谣。根据不同的活动增加适当的民间童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增加适当的新内容,让孩子开口说话,动手动脑,起到了民间童谣的教育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在童谣的选择上,大量的民间玩具也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素材。我们试图在活动中把玩具和游戏结合起来。如:陀螺、毽子、泥人、风筝、不倒翁、风车等。有些孩子见过这些玩具,有些没见过。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们用视频资料,图片,邀请擅长这些方面的叔叔阿姨为他们表演。这些民间玩具都有一定的技巧,孩子很难掌握。通过表演,孩子们更加了解这些玩具,更加喜欢民间童谣。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民间童谣,并融入游戏中。童谣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民间的童谣大多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有些童谣的内容并不容易让孩子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选择内容时反复推敲,确定内容后再让孩子讲,给孩子通俗生动的讲解或修改。比如教民间童谣《儿戏歌谣》时,最后一句是“柳朵儿,打拉”。弹拨是一种民间游戏,小孩子没听说过,也没玩过,不容易理解。于是我们改成了“柳长又转花墙”,意思是转顶,小孩子都见过,容易理解。上面的颜色五颜六色,转的很漂亮。在不改变初衷的情况下,做一些小改动,方便孩子学习和理解。
二、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锦上添花
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孩子通过游戏来学习,而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教民间童谣《放纸鸢》时,我们在课前准备了图片和实物。在学习上,让孩子自由发挥,讨论,关注他们的兴趣。比如纸猫头鹰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会飞上天?有小朋友说:“纸鹞也叫风筝,风筝可以长着翅膀飞到天上去。”有人说:“有风的时候,风筝就能飞上天。”老师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放纸猫头鹰。当孩子们看到风把纸猫头鹰吹向高高的天空时,他们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纸猫头鹰借助风的力量飞上了天空。
三、营造良好的民间童谣教学氛围——好吃。
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形成和谐的氛围,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使幼儿生活的环境呈现出浓厚的民间童谣教学氛围,启迪幼儿,激发幼儿说、知、想说的兴趣和欲望。从户外墙面的二十四节气、苏州的名胜古迹、民间游戏、民间工艺等图片、照片、实物墙面装饰,到走廊里的数百首童谣、谚语、绕口令,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看到、欣赏到民间童谣,置身于民间童谣的氛围中。他们看到图片和墙饰就想玩童谣,看到童谣就想玩童谣。每天孩子们在园中演奏音乐、晨练活动、休息活动、户外活动时,我们都会插入一些好听的民间童谣进行熏陶。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重视为孩子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氛围。比如在小班的童谣《虫飞》教学活动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花园”,包括草、花、树等。,还为蝴蝶、蜜蜂、圣甲虫准备了头饰。活动开始,孩子们戴上头饰,在花园里自由地“跳舞”。孩子们觉得很新鲜,很快乐,很美好,他们都兴高采烈,很有兴趣,也很投入。受老师启发,我边玩边读童谣。活动结束,孩子们恋恋不舍,依然沉浸在这次环境设计的情境中。
四、提供多种教具——爱不释手。
儿童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并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相联系。直观形象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色彩鲜艳的图片。根据需要描述民间童谣的内容,拍摄制作照片、图片、卡片等。,从而将内容可视化。
2.逼真的动画。孩子对动态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视听教具具有色彩鲜艳、形象具体、运动感强等优点。比如在《灯台上的小老鼠》童谣教学中,用多媒体生动地刻画了小老鼠偷吃油时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看到老猫害怕地滚下来的样子。这种动画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童谣。
3.有助于表演的手提袋。手偶通常以一个角色的形象出现,因其幽默夸张、明快有趣、可操作性强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手偶来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童谣。
第五,将童谣与其他活动有机渗透——强强联合
我们把民间童谣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童谣游戏化,游戏童谣游戏化,体育游戏化,游戏运动化”。比如民间体育游戏《大雁飞》,小朋友念儿歌“大雁排队,后面跟着一个小姐姐。”鹅哥哥,慢慢飞,鹅姐姐,快点追。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没有人会掉队。“全班小朋友一边做相应的单腿跳,一边用脚比肩跳。孩子可以读童谣,可以玩游戏,可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多做一件事。我们还把童谣和音乐活动融为一体,比如:“月亮照着,金子照着,开后门洗衣服,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洗得稀烂的,学得干干净净的。“孩子们不仅可以唱童谣,还可以表演童谣,从而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我们还总结出了一种将民间童谣与绘画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诗画教学,即孩子们边画边背童谣。比如我们在指导孩子画狮子的时候,给他们配上童谣:“一个房子真大,有两个烟囱,两个窗户,三角形前面有一个池塘,池塘里鱼儿繁盛...“孩子逐渐按照童谣的意思和顺序,画出狮子的头、耳朵、眼睛、嘴巴,感觉狮子不一样了。同时,我们还把民间童谣变成故事,把短小的童谣变成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