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哪些民俗?
-扬州人非常重视在大年初一早餐吃汤圆。虽然扬州人有在茶馆喝早茶的习惯,但初一的早上是个例外。人们一般不出门,在家里和全家人一起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扬州包饺子有很多种方法。有一种饺子叫做四喜汤圆,人们喜欢在新年的早上吃。这种饺子由四种馅制成,包括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末。味道不错,但人们更注重汤圆的名字,因为这种“四喜汤圆”的寓意是“万事如意”、“阖家团圆”,类似于“四喜汤圆”,旧时扬州人也有初一早上吃“幸运蛋”的习俗。《扬州评点》邳武《辣椒》第二十七回有这样一段叙述:四更中,寒气更重。这时,有人在远处喊道:“卖——幸运蛋!”什么是吉祥蛋?即鸡蛋煮熟后,蛋壳上画着人的风景,有红有绿的颜色;或者写一些字,比如“祝你好运”“年年好运”...这个蛋叫做好运蛋。过去,在春节期间,到处都卖幸运蛋,家家户户都要买。买家来为家庭带来好运。一家之主,脸朝天躺在床上,女方把吉祥蛋放在男方心口,说了句吉祥话!变得富有是多么令人满足啊!万事如意!.....以此类推,然后请男方吃蛋,每年都很顺利。.....卖“幸运蛋”的摊贩早已不见踪影,可惜今天的扬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幸运蛋”。根据扬州评话里的描述,这个蛋壳上还画着山水,所以与其说是失传的时令食品,不如说是失传的民间工艺品。元宵节正月十五,扬州有句话叫“点着灯笼,点着灯笼”,意思是说,正月十三晚上,点着了要吃饺子,正月十八晚上,点着了要吃面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大众的解释是,吃饺子象征“饱饱”,吃面象征“顺滑顺滑”。这里的“汤圆”也叫“元宵”。现在扬州人把实心的汤圆叫做“元宵”,把带馅的汤圆叫做“汤圆”。在过去,情况并非如此。那些带馅的也被称为“元宵”。《周振支竹词引论》中说:“元宵人,搓糯米粉,中间包桂花,似满月。”好像是因为“月圆”,扬州人把“元宵”叫做“汤圆”。吃汤圆“又圆又饱”的寓意也来源于此。吃面条是在正月十八熄灯的晚上,《周振支竹词概论》也说:“十八熄灯,人往脸上吐唾沫,这是俗语。让我们为自己举行一次宴会来庆祝。十九日拜藏像洗去喜,喜俗名挂乐。俗话说家家撕乐谱,人人搜。士攻书,工归故里,岁月终矣。”这段话并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在正月十八吃面,但答案已经暗示出来了:正月十八要“过完年”,从此“人各寻其所”,“士攻书,工归其所”,吃一碗面就是祝愿人们在即将到来的生活中,一切都像吃面一样顺利顺利。吃饺子还是吃面条,是扬州人对日常生活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安排。从简单的食物形象中找出吉祥、吉祥的含义,也是扬州人的独特之处。——正月里的新年酒,扬州人还有“请春节”、“当财神”的习俗。《汉江三百毒》卷五有一首《春酒请作》诗,说:“春风至,繁华一时,春菜满奇香。我赢得了春天的美丽,这个春天我在家里。”这句诗的引语说得更明白:“阳城酒席爆满,过年元宵节前后宴亲友,谓之春娥。”《周振支竹词概论》中也有记载:“某君宴饮,曰‘请春’;店家设宴,说‘做财神’。”呃,这是一个古代的盛酒的容器。在现代汉语中,“请春酒”的意思是在春节期间请人吃饭。只是在《周振支竹词概论》中把聚宴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君子,一类是掌柜。聚会办酒席的目的不同,形式相同。如今,人们不再做如此细微的区分。“请过年”“当财神”都叫“请过年”。事实上,“庆祝新年的酒节”是唐代的一个古老习俗。宋代高僧道士在《法朱元林》中说:“唐代长安风俗,元旦过后,交酒,邀人相见,传号坐酒。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请庆祝元旦”的习俗仍然盛行,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们在正月初二开始邀请朋友、亲戚和邻居。你若邀我,我再邀你,直到正月十八。”请过年”是春节的一种礼仪,也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有三层意思。第一,过年请客是对客人的特别尊重,过年是年初。二是春节期间,家里的菜比较多,这个时候客人也比较丰富。第三,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发达的城市。扬州人跟外地接触多,在外地工作。平时村民难得见面。方便大家聚一聚。当然,现在的人更多的是请酒,交流商业信息,讨论赚钱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周振支竹词银请“年酒”是“财神会”是很有道理的。——有句谚语说“三月三,荠菜花争牡丹。“意思是荠菜花和牡丹花一样漂亮。在旧社会,有些女人特别喜欢把荠菜花插在头发上,作为时髦的头饰。当然,扬州人在早春采摘挖荠菜,不仅仅是为了美丽的花朵,也是为了人们喜爱的野菜。荠菜的嫩苗可以吃,用荠菜做的春卷、春饼都是应时的美味。荠菜是野外的荠菜,多生于田埂、河堤、墙角、路边,扬州以外的野外几乎随处可见。春天来了,荠菜开出小白花,在野外非常抢眼。春节期间,扬州人有去乡下踏青的习俗。踏青的时候,很多妇孺一边采挖荠菜一边欣赏春节的风景,既赏心悦目又实惠。农民当然要挑荠菜挖。除了自己的尝鲜者,他们选择在大街上卖。同时,马兰头、枸杞芽、香椿芽也在街上卖,都是早春的野菜。现在人们吃野菜是为了换换口味,但老野菜才是人们度过春旱的主食。明代有个散曲家叫王攀,高邮人。他的名曲[朝]和《号角声》说:“...公务船乱七八糟的,涨价就看你的了”。一直为人们所知。在他那个时代,春旱是常事。为了方便穷人采摘野菜抗旱,他特意留意了各种可食用的植被。就像李时珍尝遍了各种药材,编了《本草纲目》一样,王磐也对各种药材逐一目测、品尝,最后编出了野方。这本野菜食谱收录了52种野菜,除了荠菜、马兰头、枸杞头,还有藜蒿、紫金牛、灰条、蒲公英。全书采用配有附图的编排,详细介绍了野菜的喂食时间和吃法,稍有教养的人一看就懂。如:——白鼓钉取名蒲公英,四季都有,只有极寒天气才有,小而可得,是熟食。文末还有一首短诗,以野菜之名为灵感,感叹民间疾苦,如:——抱黄花蒿,抱黄花蒿,牢牢扎根,密不可分,如漆胶。你没看到昨天在儿子卖的客船上,儿子哭着不肯放手吗?两者都是野菜,今人是尝鲜,古人是灾荒。嘴里的味道是天壤之别。——端午节粽子和十二个红色的粽子是端午节的食品。它们最初是在端午节时作为祭品扔进河里的。为什么要把粽子扔到河里?民间有很多解释,有一些是为了祭祀屈原。也有说是驱逐龙的,众说纷纭。作为一种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民俗,多种解读并存是很正常的。扬州人一直把粽子视为时令食品。端午节前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汉江三百毒》卷九介绍了火腿粽子的包裹方法:粽子用糯米和青竹包裹,北方省用栗子和大米煮熟,凉拌食用。扬州火腿剁碎包饭。一煮就泡了,郁闷。后面是一首诗:一串粽子,名字流传下来。蒸海豚粳米,白腻红。又细又绿又香。兰江腊肉贵,怡雅知味同。现在扬州人包粽子的方式多了。除了火腿,糯米还可以搭配腊肉、鲜肉等。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再拌上虾仁酱油。素食可以搭配红豆、蚕豆、蜜枣等。,吃的时候也可以蘸糖吃。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都是用竹竿做的,但可以包成斧形、小脚形、圆柱形、三角形,要包得紧,包得牢。它们越紧,味道越好。扬州人大多由妇女包粽子,人们常常包好后作为节日礼物互相喂食。人们品尝粽子的味道,欣赏女人的手艺。端午节,扬州人的午餐桌上会端上一道名为“十二红”的菜。所谓“十二红”,就是用酱油染红,掺入红或天然红的一道菜,有四碗八菜。四碗分别是:红烧黄鱼、红烧牛肉、红烧蹄子、红烧鸡。八碟,四冷四热。四凉:咸蛋、香肠、生菜、洋萝卜。四热:炒苋菜、炒虾仁、炒米粉、炒鳝鱼丝。这里只是罗列一下,生活中没有公式,只有厚薄之差。说到“烧黄鱼”,扬州人似乎特别偏爱,甚至还有一句“当裤子买黄鱼”的民间谚语。《周振支竹词》中有一句“买黄鱼”,云:“你回来再细谈,你初入黄鱼市。过时的东西怕是无处可买,但要争取又很尴尬。“脱裤子就买黄鱼只是夸张,但也说明烧黄鱼确实是一道美味的时令菜肴,深受扬州人的喜爱。-中秋月饼中秋节的月饼现在是各大商场和食品店的时令商品,品种繁多,颜色各异。近年来,一些星级酒店也加入了月饼的行列,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月饼。扬州人喜欢吃甜食,所以甜月饼成了扬州人中秋节的节日礼物。走亲访友总会带几个箱子。扬州的月饼过去是由历史悠久的茶叶店制作的。阿清诗人臧谷在《续扬州支竹词》中说:“有几个月饼是最有名的,但愿到了中秋节还卖不出去。火腿香脆,干菜漂亮,每斤价格明码标价。“指的是这家奶茶店生产的月饼。扬州的传统月饼是苏式的。苏式月饼有很多种类,如椒盐月饼、五仁月饼、火腿月饼、豆沙月饼和素食月饼。它的特点是皮脆、馅软、香油甜。现在扬州的月饼种类比较多,除了苏式月饼,还有广式月饼和京式月饼,品种琳琅满目。扬州人还有一种用烂面做蜜饯饼、萝卜饼、烧饼的习俗。其中必须有一种非常大的蛋糕,叫做“宫饼”,也叫“团圆饼”,是继女子拜月之后全家共享的。扬州人家里的糖饼、馅饼,大概是古代“月饼”的遗留物。宋代苏东坡诗:“小饼似嚼月,酥中有浆。"清代黄鼎铭《望江南百调》:"扬州好,暮景中秋。大小塔灯星吐,团鸾宫饼月痕留,曲吹西天竹。“大概是指扬州人家里的糖酥小圆饼吧。扬州有几个关于月饼的民间传说。一个是元末朱元璋号召百姓造反,把义旗藏在月饼下面,送给对方。到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大明的旗帜,元军不战而溃。还有一个和张士诚有关。张士诚在扬州东部盐场组织农民起义,一度占领扬州高邮,在此立国为“周”。张士诚起义就是利用中秋节互赠月饼的习俗,在月饼下面放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中秋杀鞑子”。当人们收到月饼并看到纸条时,他们在中秋节晚上起来。至今,扬州的月饼下面还有一张小纸条。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食物讲究口感和营养。扬州的传统月饼高油高糖,已经不适应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但每到中秋节,扬州的传统月饼依然很受民间欢迎,可见民俗有着相对稳定的传承。——重阳饼六七十年代,“文革”打破了资本主义。就连重阳饼也很少见,把重阳旗插在饼上的甚至都灭绝了。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街上又出现了卖重阳糕的现象。近年来,重阳大旗再次高高飘扬。重阳糕是扬州在重阳节前后的一种特殊时令食品,就像端午节的粽子和中秋节的月饼一样。饼是米粉做的,蒸起来微甜,松软爽口,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蛋糕形状也很有意思,方方正正,小巧灵动,上面还有红点。卖蛋糕的人把几块小蛋糕堆成一堆,上面有一面纸旗。小旗是红绿三角的,戳了很多小孔。戳孔的时候,硬纸软了很多,可以随风飘动。这就是所谓的“重阳旗”。其实这里描述的重阳糕要逊色很多,旧时扬州的重阳糕比今天的更精致。《周振支竹词概论》中记载:“九月九日,重阳,风俗尚高,昔日小仁美之饼,名震一时,至今仍有人在人间。“这里的‘小’好像是做重阳糕的店主。作者没有说如何“一时成名”,但他后来说:“河西街蒸铺,小菊花糕,其遗也。饼上插一面红绿纸旗,叫重阳旗。它就像一个餐馆做的亭子。有几只(只)小羊,大臣(站)站在中间,叫重阳台。“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扬州仪征人比较有创意,旗帜、亭子、小羊造型各异,简直就是艺术品,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高”谐音,“”和“”的意思是在野外攀爬,而几只“小羊”谐音“重阳”。这些都与重阳的许多习俗相协调,既体现了人们升腾发财的吉祥愿望,又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乐观态度。——在《周振支竹词概论》中有一段记载:“一场小雪后,人们腌制蔬菜,称‘凉菜’,...储存起来过冬。“扬州人入冬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各种蔬菜和鱼,最常见的有酸菜、腌萝卜、咸肉、咸鱼。除了“腌制”,还有“风”。可以风菜,风鸡,风肉等。,都被扬州人统称为“冬蜡风腌制”。在旧社会,人们在冬天用盐腌蜡,是为了“存起来过冬”。现在粮食供应充足,没必要“留着过冬”。现在冬蜡风腌是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因为冬蜡风腌后的食品有一种特殊的“蜡香”,深受扬州人的喜爱。冬腊风的酸菜鱼“凉菜”也叫“泡菜”。郊区菜农种的这道菜好像是专门用来腌制的。菜头肥壮,茎细长,叶宽大,茎白而嫩,叶儿青绿,高一两尺,重二三斤,故又称“大盘菜”。这种菜用嫩的做出来才好吃。因为嫩,煮的时候汤汁溢出,所以也叫“汤菜”。汪曾祺是个作家,但他也会泡菜。他在随笔《我家乡的美食》中,以“泡蘑菇汤”为题,专门介绍了咸菜的腌制方法和吃法,读起来颇有意思:有一次下雪,我们家喝咸菜汤。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下雪天买不到菜吗?那不一定。卖菜的不能出门,不然总会去公家卖菜。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大早起来看到雪花就知道今天中午是泡菜汤!泡菜是腌制的蔬菜。.....青菜像油菜,但是高很多。冬天腌制蔬菜,蔬菜肥的时候。把蔬菜买成捆,洗干净,晾干水分,放在坛子里。一层菜,一层盐,代码扎实。你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直到第二年春天。腌制四五天的新咸菜,味道鲜美,不咸不瘦,嫩脆香甜,无与伦比。在另一篇散文《我的爷爷奶奶》中,王老也谈到了榨菜:冬天,……榨菜。腌制“辣菜”——白菜干,用芥末腌制,过年时开坛,色泽淡如金,麻辣刺鼻,极香。离开家乡后,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咸菜。除了腌菜,王老大概还会风鸡。在《我的爷爷奶奶》里,他也讲过如何风鸡:风鸡——大公鸡不脱毛,用粗盐搓,包荷叶,挂在通风处。大概需要20天左右,时间越长越好。王老是扬州高邮人。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他写到了家乡高邮的家常菜。王老五不仅知道怎么吃,还知道怎么吃,所以称王老五为美食家是可以的。近年来,有人根据王老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菜肴和食物,编出了高邮的《王氏菜谱》。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想法,非常新颖。据说这个“王氏秘方”在高邮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清代林浦的《扬州西山录》中有一首诗,也谈到了扬州的泡菜。诗中说:肩菜风霜,味比秋醅久。专栏里家家都在夸,都是粪香。诗末有注,曰:“大雪前后,家家咸菜,皆园丁采送。平日里,人们收粪灌溉园子时,甚至用蔬菜来支付。“这首诗记录了扬州的另一种风俗――麻子菜――冬天的蜡在风中保存。马孜,扬州方言,也叫“厕所”。过去,在扬州,每天早上你都能看到农民推着粪车在厕所里收集粪便,运到农田里当肥料。这在扬州叫“倒厕所”。农民进城“倒厕所”有固定区域,不允许乱抢。这个固定的区域叫做“粪窝”。俗话说肥料是农家宝,种田缺一不可。因此,农民们非常重视这个“粪窝”。很少有人放弃,即使转让他人也是有报酬的。农民在“粪窝”里得到肥料,就想到回馈。他们应该回馈什么?自然,我自己种菜。于是每到泡菜季节,我就挑一车“大菜”给家里人吃。这就是所谓的“麻子菜”。扬州派“麻子菜”起源于何时?由于缺乏记载,现在还很难确定,但至少是清代的习俗。最近看到一些外地的民间信息,外地农民“倒姑娘”进城也很常见。但是,外地“倒姑娘”并不是农民给主人家的“姑娘菜”的回礼,而是每月收取的保洁费,叫做“月钱”。比如北京清末民初,每家每户要收一毛钱到五毛钱,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加“攒钱”,寒暑日、雨天勒索“喝酒钱”。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女孩,每天都要小便,但是怎么做呢?我不得不忍受一点勒索。相比之下,扬州的“马仔菜”就很有人情味了,“都是粪渣”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了。-过年蒸年菜扬州人过年前有很多事要做,但都标着“年”字。”《周振支竹词概论》点出了扬州人的这一特点,其中,据说冬季至日前后的咸菜,煮得正是时候,称为“煮年菜”。众人邀帮,说“帮年”。祭灶之后,年龄的发展叫“年帐”。属齐、一族者,赐炭排,称“年敬”,互赠者,称“年礼”。.....柴米虽然也叫“年柴”、“年米”,但冠上“年”字是为了表示节日的意思。在扬州的各种“年事”中,最重要的是“年蒸”。“正念”是一种蒸小吃,在节前蒸熟,在节日期间存放在家里供人们享用。扬州的蒸点心主要是小笼包,类似北方的饺子。北方有学者研究过饺子,指出饺子在古代叫馄饨,并说“馄饨”也与“混沌”相连,暗指世界在形成之初就处于混沌状态。因为盘古开天辟地,人间有天地,所以过年吃馄饨有开年的意思。以此类推,扬州人的小笼包似乎比饺子更形象。包子的外皮象征着天空,里面的馅象征着大地。不是更有突破性吗?其实扬州人的另一种做法更实际。有的人把馒头、包子、糕点稍微晾一晾,然后像金字塔一样整齐地摆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一定要等到过年。百姓解释说,这叫“叠元宝”,象征着新的一年,新的一年赚钱成宝。不管扬州人过新年是富裕还是简朴,有几样素菜必不可少。一种是豌豆苗,豌豆,在扬州也叫安藤。炒一盘安藤苗,寓意“平安无事”。其次要有水芹菜,茎是管状的,第二年的事业可以是“路路通”。第三是豆腐。有了豆腐,来年就可以“又陡又富”了。这些都来源于方言中的谐音和形象理解。经过民众的合理想象,他们送来了美好的祝愿。还有一些菜不是想象中的愿望,还有一些菜具有现实意义和地方特色,就是“十香菜”和“开心菜。”十香菜”是一道简单易做的家常菜,以咸菜为主,配以胡萝卜丝、竹笋丝、豆干丝、花生、黄豆。家家户户都要炒。过年,人们吃很多荤菜,太油腻了。吃这种杂炒素菜,觉得又香又好吃,故名“十香菜”。“安乐菜”的原料是马齿苋,也叫马齿苋。汪曾祺也研究过这道菜。他说:“苋菜分为人苋菜和马苋菜。人苋菜是今天的苋菜,马苋菜是马齿苋。我奶奶夏天摘肥马齿苋晒干,过年做包子。“《扬州西山小志》也印证了王老的说法,说:“四五月取马齿菜腌制,取名安乐菜,年终做带馅包子。“紫金牛是一种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可入药治疗痢疾。过年菜多,难免有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