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
二十四节气是以阳历为基础的。
二十四节气是指阳历中的24个特定节日,表示季节的变化。它们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即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而制定的,每个节气对应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某个位置。
在国际气象领域,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16 165438+10月30日,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65438+200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立春、雨、匍匐、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日、小暑、大暑、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严寒。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奏密切相关。它是古代先民遵循农耕季节,观察天体运动,认识一年、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巧妙地将天文、农业、物候、民俗结合起来,衍生出大量相关的季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