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讨论七夕:是情人节还是女儿节?

“现在国内很多人只知道2月14是情人节。在公元前周朝,农历三月初三被定为国家法定情人节。那一天,全国各地的青年男女都要参加当地的聚会,寻找彼此喜欢的对象,而这个节日比公元270年2月14日古代的情人节早了1000多年。”74岁的太原理工大学退休教授任振鹤研究中国古代爱情文化已有十余年,他说。

近年来,西方情人节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因此,许多人呼吁中国人庆祝他们自己的情人节。所以中国把7月7日的“七夕”当作情人节,却忽略了“三月三”的存在。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情人节,但不应该是“七七”而是“三月三”。

首先,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要看它的习俗。传统上,七夕没有男女青年聚在一起谈情说爱的习俗。古代女性求巧的日子,与节气关系更密切,与爱情没有直接关系。

其次,“三月三”是由古代伏羲、女娲的神话演绎出来的,春天恋人幽会的习俗已经形成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七七”最早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女子常于七七在开金楼上放七孔针,人皆在之”与两厢相比,“三月三”的习俗比“七七”早了1000多年。

第三,春天是爱的日子。春暖花开,万物和谐,青春萌动,情人节只有在春天才会顺应自然规律;七夕是“七月流火”之时,此时太阳正盛,太阳正衰。与其说是一份完整的爱情,不如说是一份秋日总在我心中的伤感。

第四,虽然七夕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不能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就想当然地认为七夕是情人节。更何况,由两个素不相识的牛郎织女演绎的中国情人节的故事,总给人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美感,缺少情人节那种甜蜜的气氛。难怪早在秦朝,占卜文献《日书》就明确认为牵牛和织女不利于婚姻。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情人节,“三月三”比“七月七日”要长得多,更典型,也更合理。将“三月三”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无论从节日的文化内涵,还是现代中国人的心理认同,都是一个符合习俗、顺应民情的举动。

“目前有人推测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尽管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悲伤感人,但七夕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离别之日,令恋人们反感。夏历中的‘三月三’是在清明节前后,此时杨柳飞舞,春暖花开,帅哥美女相约踏青,秀恩爱。这是最浪漫的情人季节。人怎么能拖着孩子谈恋爱?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情人节是三月三。”任振鹤教授坚持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