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也有十二星座。根据农历,你属于哪一种?

十二星座起源于西方,但现在在我们国家很流行,尤其是年轻人。各种神秘莫测的说法,可以说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古代有十二星座,只是名字不叫“十二星座”,而叫“十二星”,或者直接叫“星”。

十二星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对星星的崇拜,后来天文学家对星星进行了划分,主要是用来记木星的位置。十二生肖分为十二部分,与西方的十二星座颇为巧合,但十二星早在我国汉代就已定型,也就是说探索阶段更早,最早见于《左拐》、《国语》等书,在《汉书》中也有提及。我们来看看十二星是怎么按照农历划分的,每一颗星的意义是什么。

从12.7到1.5,叫占星。星指星辰,纪有记。开头的意思显然是星星作为测量手段开的记录。《尔雅·石天》中记载、窦、牵牛也,而窦、牛是二十八星宿中两颗星的名字。

从1.6到2.3,被称为萧。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玄韬,名青阳,又有个儿子叫昌邑,生了颛顼帝。玄奘并不出名,但他是古代皇帝帝喾的祖先,所以古人在他死后用星星来纪念他。

2.4到3.5,叫鞠子(杨东鑫),其实就像宣仪一样,也有一个人叫寇夷,帝喾的妻子叫常毅,常毅所在部落的名字叫寇夷。

从3.6到4.4,表示出生,“楼”是28星中的名字,表示人出生在天上。据《春秋》史记载,西周分封诸侯国时,为保全夏朝,禹后裔东楼公封于齐,楼肃之名为楼仁所得,不才亦名为楼,而名将名为。

4.5到5.5,叫大梁。大梁是指魏国的都城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城。显而易见,大梁的名字叫星星并不奇怪。魏人多为姬姓,祖上来自西羌。和娄一样,都属于西部白虎星。

5.6到6.5,石神。这颗星也与帝喾联系在一起。帝喾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缺伯,一个叫石神。石神是西域民族的后裔,是金人的祖先,所以石神也属于二十八星宿中的西域白虎。

6.6到7.6,叫鹌鹑头。字面意思是鹌鹑鸟的头。虽然是鹌鹑的头,但在南方七夜中确实代表了朱雀。《左传》中出现了“鹌鹑火”这个词,鹌鹑是火星,南方的朱雀是火。《南星》里的这个星号是真的。

7.7到8.7,叫鹌鹑火。这个星序里有一颗红色的星叫星座一,就是蛇夫座α。也是因为这颗红星,所以这个星阶叫鹌鹑火。

8.8到9.7,叫鹌鹑尾。开头有一个尾巴,这个星号对应的是28星座中的翼和夜,而翼有朱雀的翅膀和尾巴的意思,由此不难看出古人对星星的划分。

9.8转10.7,寿星。寿星是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名字。古人认为观察寿星的亮度可以判断皇帝的长寿和国家的繁荣,所以在过去寿星被视为主导星。

从10.8到11.8,叫火。其实是一颗发红光的星,有点类似鹌鹑尾巴。商朝以前,商人们习惯用大火星来定季节,专门观测这颗星的一位官员名叫火正,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所以它才会成为十二星之一。

11.9到12.6。有学者认为木材分析的起源与云南纳西族有关。纳西在古书里叫墨西,也可以用来写木析,反过来就是木析。而“分析”就是分离的意思,指的是植物的统称,分析木星正好隔着银河两岸所在的天空,还是挺贴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