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隐藏的生命秘密和智慧
中国历法是阴阳合璧,年是太阳之年,以太阳运行为基础。岁是365和1/4天的一年,是一年。然后农历年,65438+10月,29和1/2,12个月加起来,比太阳能短一点,所以阴阳合历,考虑到一年四季的安排。满月前半月,月色尚未出现时,视为每月的1日;作为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月光是完全看不见的。因此,中国的历法考虑了太阳和月亮的周期。
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年的长短分为12节和12气。至少农民历的排列沿用至今。我觉得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立春、下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季至日,微热,大热;立秋,楚蜀,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天的至日,小寒,严寒。但如果你只知道这24个节气,那是不够的。
要知道,二十四节气里。包括四项原则。1是季节的变化,都是关于季节的变化。例如,立春、春分、长夏、夏季至日、立秋、秋分、立冬和冬季至日都很容易记住。然后,第二个是温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些?小暑、大暑、暑热、小寒、严寒,这五个是关于温度变化的。第三是降水的变化,因为农业社会特别重视降水,所以雨、谷雨、白露、寒露、初霜、小雪、大雪是关于降水的七个节气。第四种是关于物候或农活变化的,如“静者”、“清明”、“小满”、“芒”。你看,这样梳理了一下,原来二十四节气是有它的道理的。这是24个节气,我们分了四类。
除了这个二十四节气,我们在中国,因为你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你还必须考虑到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你纳税后的季节,其余的农作物都是普通农业农民家庭的生活资源。所以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有几个重要的节日,成为一年中的几个主要关口。有哪些主要的通行证?
1关口是春节后的1收获季节。春天过后,从地面开始的1收获时间是五月的端午节,也就是端午节。在华中以南,这是收获第1茬作物的时候,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在北方,秋天种植的小麦可以在这个时候收获。所以五月的端午节是1通,是个大节日。然后到了第二关,也就是8月15日满月。为什么这个时间很重要?因为全国各地都在秋收,又因为空气干燥,没有水汽覆盖,所以秋天的月光特别明亮。在收获的时候,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一家人可以在凉爽的月夜快乐地团聚,这就是中秋节。大家都记得那时候吃月饼。那么第三关就是农历的65438+二月,古代叫腊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腊月。La是一个古年的开始,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大概可以准确的估算出下一年的收入。这时候你也可以准备下一年的预算,结算今年的收成。这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财年的起点。这就是腊月的意义。那么冬季的至日就相当于公历圣诞节前后的时间。就太阳年而言,它是最短的一天。当太阳来到最近的南回归线时,农作物基本已经收割完毕,田地也已经清理干净。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新年了。因此,冬季的至日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忙碌一年后喘口气的时候。然后就是阴阳历1月的1日。所谓过年,也叫新郑。在大多数地区,新年是田地休息和农民休息的唯一时间。因此,端午节、中秋节和新年都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外打工的孩子返乡,在地里干活的家人有机会品尝到自己辛苦劳动的果实。
对于中国人和一些使用同一种历法的东亚社会来说,这些节日的意义远胜于今天全世界的圣诞节和新年,也就是当你明白了自己节日的意义,我们需要休息一下,我们才能享受。我们的工作已经有了成果,我们的税已经交了,你会知道在这个时候休息是多么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