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太阳直射赤道时,定为“黄河经度为零”,即春分。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一直在不停地公转和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通常称为黄道,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

春分、秋分、夏季至日和冬季至日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立春、长夏、立秋和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据袁武成《二十四节气》一书记载:“二月中旬,分半,为九十天半,故称分。”另《春秋故事》说:“春分,阴阳也半相,故昼夜既寒又夏。”太阴书:“斗指春分,约为星期日,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两极除外),也是春天的一半,故称春分。”太阴书:“斗指春分,约为星期日,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两极除外),也是春天的一半,故名春分。

“春分”的意思是一半,即分为两部分,昼夜等分,寒暑平衡。此外,春分也意味着平分春天。传统上,立春到长夏是春天,春分在春天三个月的中间。因此,春分在古代也被称为“日中”、“昼夜分”、“仲春月”。春分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长短相等。

春分节气的气象变化

春分节气期间,东亚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强。从蒙古到东北,经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运动导致冷空气南下,北方多大风扬沙天气。长波槽东移时,由于冷暖气团交汇,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寒冷天气。

春分过后,南方开始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随着天气转暖,土壤解冻,北方地区沙尘天气也增多。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春分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