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杨关系的再思考。
阴三是太阴、少阴、厥阴,三阳是太阳、少阳、阳明。
三个阳相互对应。
阴三阳的概念应该来源于六气:厥阴穆峰、少阴军火、少阳香火、太阴湿土、阳明干金、太阳冷水。
六气来源于二十四节气,六气的变化对应三个阴三阳的变化,三个阴三阳的变化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根据古代中医的圆周运动理论,结合二十四节气的天气变化和六气的运行规律,可以发现三阳与阳气的运动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三阳的命名主要是根据阳在地下的内容。
在人体内,是由人体内阳的含量决定的。
分别要讨论的是:
第一气,厥阴穆峰,主要从二十四节气中的严寒开始,包括严寒、立春、雨水和惊吓。在这个季节,阳在地下。从严寒开始,阳气开始慢慢从地面上升,地底下阳很多,地上很少,这也意味着地底下阴很少。此时,地下的阳气开始上升,地下开始出现少量阳气。厥阴风指的是木质的毛发生长,代表了这个季节的阳气特征。它在上升,就像花草树木开始孕育生命。
二、气少阴少火,二十四节气主要有春分、清明、谷雨、长夏。这个季节,阳气开始升出地面。地面以下,阳减少,阴开始增多,故称少阴。少阴少火,也就是说地底下有少量的阴。地面之上,太阳统治着大地,阳光充足,天气温暖,开始慢慢进入夏季。
三气,少阳属火,二十四节气包括小满、芒种、夏至日、小暑。这时地上的太阳进一步增大,地下的太阳之气也升到地上,地下只剩下少量的太阳之气,称为少阳。太阳比太阳少的时候,太阳在地面以下就少,都到地面了。同时大气中阳光充足,天气炎热,所以火也叫火。
我在这里说明一下,阳有两种,一种是太阳的阳,一种是地底下隐藏的阳。这里所说的“三阳”之名,主要是指藏在地下,能孕育生命的阳。
四气,过湿湿土,二十四节气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时,所有的阳都在地面以上,所有的阴都在地面以下,称为太阴。太阴就是很多阴的意思。
火遇水变湿。
太阳晒在地面上是热的,太阳晒到了,地下有水,熏蒸之下就会变湿,所以叫过湿土。这个时候地下室特别潮湿。
五气阳明干、金,二十四节气包括秋分、寒露、初霜、立冬。此时阳气开始衰微,无论是人体阳气还是大气阳气,都需要经历衰微的过程,也就是盛衰的过程,才能产生生命。当阳气下降时,它会与地下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生命的精华。阳气下降,地底下的阳气开始增加,所以叫阳明。
阳明燥金,秋天天气开始干燥,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大家的脾胃都比较好,大家都需要吃很多东西来储存能量过冬。
六气,太阳是冷水。二十四节气包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和小寒。冬天的这个时候,地上的阳是藏在地下的,那里阳多,地上阳少。地底下阳多,故称太阳。地上少阳,故称冷水。阳藏于水,水外寒,阳藏于水。
阴三阳对应于人体的经络。
人体的十二经脉包括:
手太阴肺经金鑫,手阳明大肠经更筋。
足太阳膀胱经是死水,足少阴肾经是死水。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
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
手厥阴心包火,手少阳三焦经火。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自土。
可以观察到,三个阴三阳分别对应于太阴阳明、太阴少阴和少阳厥阴。少阴守太阳,厥阴守少阳,阳明守太阴。
两条经脉形成一组,分为阴阳,阴阳表里,形成循环运动。
这六组经脉分别对应六气中的阳明燥金、太阳冷水、厥阴风木、少阴辟火、少阳火、太阴湿土,形成一个整体的循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