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日历”?日历复习需要哪些科目?历法与节气、农历有什么关系?现代人有必要修改历法吗?
所谓历法,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天文变化的自然规律,测算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测季节的来临的规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的历史。时间的长河是无限的。只有确定每一天在其中的确切位置,我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使用的日历对每一天的“日期”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这其实是日历在我们生活中最直观的表现。年、月和日是日历的三个要素。理论上,历法中的年、月、日应该近似等于自然时间单位——回归年、新月和真太阳日,称为历日、历月和历年。为什么只能“约等于”?原因很简单。月亮和回归年不是一天的整数倍,回归年也不是月亮的整数倍。但是如果一整天都属于连续两个月或者连续两年,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日历中的每一年、每一个月都必须包含整数的“天”。为了生活方便,学术和理论必须退后,没有办法只能近似!历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会不断改革。如何在准确性和便捷性之间找到更好的结合,过去是,将来也是日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一个理想的日历应该易于使用和记忆。一个日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一个日历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月亮。其实这些要求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平均历年或平均历月不可能完全等于回归年或农历月,总要有一些零。所以,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历法有几种,没有一种能称得上最完美。任何特定的历法都要先指定起点,即开始计算的年龄,称为“纪元”;并规定一年的开始,称为“年初”。此外,还需要规定每年的天数,月份如何划分,每个月有多少天等等。由于日、月、年之间没有最大公约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不仅需要长期连续的天文观测作为知识库,还需要相当的智慧。人们尽力安排太阳、月亮和一年的关系。历史上,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历法,但就其基本原理而言,不外乎三种:农历(阴历)、阳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历法各有利弊,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其实是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