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些风俗习惯?
汉族的信仰和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预退居西山后,变成了一只布谷鸟。杜甫嚎叫着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农时,直到“泣血”。人们觉得他在教人种地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七月初一都要祭祀他。
今天,在郫县南部有一座他和丛棣的墓,叫汪聪庙。节日当天,人们争相进行祭祀活动,同时歌舞、表演、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布谷鸟鸣叫时,人们认为这是皇帝的希望,提醒大家不要错过农时。
2.祭蚕?
汉族的信仰和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相传,蜀国开国皇帝蚕丛教百姓养蚕,每年都要制作成千上万个金蚕头送给百姓。谁得到了金蚕之家,谁就一定会在养蚕上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向他献祭以示感激。
3、药王菩萨?
王耀是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民间称谓。孙思邈原本是京兆华人。精通医学,医德高尚。《备急》一书30卷,5300方,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之一。四川靠近陕西,孙思邈两次入川行医采药炼丹,在全川影响很大。
所以四川民间祭祀药王的流行在全国都是相当有名的。很多有名的中药店。如同仁堂等。都崇拜药王的雕像。新都、广元、三台、蓬溪、师叔等四川各地都有药王,孙思邈被供奉为药王菩萨。
4.清潭?
汉族信仰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在过去,人们经常把房子或寺庙里的一块旧石头视为神,而名人则是祭坛神。逢年过节要烧香纸,淋上鸡血祭祀。平时不允许小孩,鸡,狗在上面踩。遇有灾害、疾病、瘟疫,或求好运,要请和尚、道士魔术师跳“庆坛”。
5.烧蝎子?
汉族的信仰和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它是由烧纸钱演变而来的。民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祭祖或平时祭奠死者时,都会烧福字。意在给先人送钱,让他们在阴间花钱,更好地保护子孙。
扩展数据
四川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来自全国各地,各地风俗相互渗透融合,最终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先秦时期形成的中原文化、南粤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的碰撞,可想而知是持久而激烈的。但碰撞的过程也是融合的过程,结果是诞生了不同于原有古蜀文化的新文化。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四川人的性格不得不具有异质性和复杂性。第一次踏入蜀国的人,总觉得神清气爽,仿佛踏入了一个新的国度。
公元759年(唐肃宗甘源二年),诗圣杜甫逃离战乱的中原,从化州经周琴、铜鼓来到成都。他非常惊讶。这种强烈的惊喜感甚至盖过了他在艰难旅途中的感受。他甚至忘了抱怨《成都府》诗中蜀道的艰难,只是大声惊呼:“我在不同的山川间穿行,忽然间就到了同一边。但见新人们,不知故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川
百度百科-四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