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点
惊蛰节气特点: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气温迅速上升,春雷渐萌。按照一般气候规律,天气已经开始转暖,雨水越来越多,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春耕。
除了东北、西北地区依然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都升到了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3-6℃,江南地区8℃以上,西南、华南地区达到了10-15℃,已经是和谐的春天了。
惊吓分三个阶段:“桃花初开时;二、等仓庚(黄历)声;三只等待的鹰变成了鸽子。”描述已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鹂呜,燕子去的季节。
根据一般气候规律,全国各地天气开始转暖,雨水较多,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当各种蛰伏在土里、冬眠的昆虫被唤醒后,冬天的卵也会开始排卵。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的节气。
自古以来,中国的劳动人民就非常重视惊蛰这个节气,并把它视为春耕的开始。唐诗中有云:“一场小雨带来新花,一声惊雷起。田家闲了几天,种田开始了。”此时,华北的冬小麦开始返青,土壤仍是冻融交替。及时耙平地面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的传统习俗
1,吃梨
有惊吃梨的习俗。令人目瞪口呆的节气,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很容易让人感到口渴难受。所以民间就有了休克吃梨的习俗。
2、鼓皮
打雷是节气的一个重要特征。古人把雷神想象成鸟嘴,长着翅膀的神,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敲着身体周围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在这惊魂一天,天上有雷神击鼓,人间也借此机会盖鼓。李周40卷《挥人》说:凡击鼓者,始刺之。
注意:“螫,即使在孟春,螫虫也开始闻到雷声而行动;鼓,像也拍;拿着吧,不知道。“可见,不仅各种昆虫的生态与四季运行相适应,而且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适应天气,这样一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