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有什么看点?
1,歌舞类节目
80年代:主题曲在内容上占主导地位。作为国家级媒体机构,中央电视台面临的最大任务是如何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发布信息,这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80年代初,歌舞类节目在数量和形式上出现,歌曲合唱萌芽。
90年代:形式上出现了盛大的歌舞场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晚会的创作者提供了经济和技术保障,使创作者有足够的资金呈现华丽的服装和优美的舞蹈。
新千年:内容以流行歌曲为主,有原创歌舞。专门为春晚创作的歌曲越来越少。而是经常出现台上唱歌,台下合唱的场景。
表演者也是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明星。习惯了看这样的节目,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原生态”的歌舞,打动了观众。来自全国各地的原生态歌手用风格各异、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歌曲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2.语言程序
80年代:形成期不稳定,之后漫画小品大热,占据大半个国家。小品又称戏剧小品,是最短最小的戏剧作品,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从无到有,从大到小。起初,这只是表演或导演的一种基本训练形式。目的是让开始学习表演或导演的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练习掌握表演或导演的最基本要素。
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从身体的礼让到语言的幽默。相声和小品界限模糊,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主题内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千年:语言类节目越来越成熟,不断追求创新。绑架突破了小品中主角的正面形象,第一次以反派为主角。2002年,姜昆和戴志诚表演了相声《网上乐》,增加了网络上的流行词汇和笑话,使古老的相声艺术更加现代。
一些节目中网络语言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传播效果,但创作者和表演者在第一次尝试中力求创新的精神不可否认。2006年,语言类节目由北方人主导的局面被打破,不仅丰富了表现形式,也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3.歌剧和其他节目
在春晚初期,戏曲节目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在1983的第一个春晚上,袁世海的表演《盗马贼》赢得满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本身节奏慢、歌词难懂等特点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戏曲节目在春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尽管创作者们也试图用更丰富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眼球,如戏曲小品、戏曲歌舞、戏曲相声等,但都未能改变戏曲节目日渐式微的局面。从1991的春晚开始,戏曲节目逐渐改为合唱,各剧没有独立的节目。
收视率
自创办以来,央视春晚一直是中国收视率最高、观看人数最多的晚会节目。1995春晚曾创下历史最高96.67%的纪录。
根据CSM和央视发布的春晚收视数据,20世纪以来最高的春晚收视率是2010年虎年春晚的38.26%(全国平行直播频道总收视)。
但春晚的收视率一直是“北热南冷”。以2008年央视春晚为例,根据AGB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数据,与北方市场相比,南方地区的观众对春晚节目并不热衷。
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评价说,中国的春晚是全球当代文化的杰作。他在评论中说,“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春晚能够延续100年,记录下中华民族一点一滴的进步,那将是世界东方多么珍贵的文化瑰宝。”
作家冯骥才曾说,“每年的春晚大家都吹毛求疵,但如果有一天春晚不办了,大家肯定会觉得失落。”"在除夕夜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年习俗."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央视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