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源于农谚诗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说:“九月,露水寒,会凝结。”寒露是指温度比白露时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将凝结成霜。
白露、寒露、初霜这三个节气都预示着水汽凝结的现象,而寒露就是由凉到冷的过渡。“寒露,寒露,冷露无处不在”。这个节气的露珠已经凉了,光芒四射。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已入秋,东北已入深秋,西北已入冬或即将入冬。
寒露三侯
等待红岩的客人
在这个节气里,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列向南迁徙;
麻雀入水,变成蛤蜊。
在寒冷的深秋,所有的鸟都消失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大量蛤蜊,贝壳的条纹和颜色与鸟类非常相似,以为是鸟类。
三朵菊花开黄花。
所有的植物和树木都在阳光下,只有菊花在树荫下。所以所有带桃带桐的花都是不着色的,而独在菊中的,则是在季秋土旺的时候着色的。这个时候菊花一般都是开的。
寒露习俗
攀登高峰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因为重阳节是在寒露节气前后,而寒露节气的宜人气候非常适合登山,所以重阳节慢慢登山的习俗也就成了寒露习俗。如果天气转凉,千年时节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的时候,露水增加,温度更低。此时,我国部分地区将出现霜冻。在北方,已经是深秋的景象,白云红叶,偶尔有早霜。南方,秋意渐浓,蝉儿凋零。
农耕习俗
天气寒冷有露水,对秋收非常有利。有农谚:黄花炮也要收,成鱼连藕也要收。大豆在寒冷的露天收割,石榴和山楂采摘。寒露桃是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桃左右,故名“寒露桃”。
此时是晚稻的抽穗灌浆期,需要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浅水勤灌,干湿结合,以湿为主,后期不要过早断水。
打板球
白露、秋分、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的高潮。板球又叫“促织”。一般听到就是秋天了,天气越来越冷,提醒人们是时候准备冬装了。所以有“促织令懒妇惊”之说。
喝菊花酒
寒露临近重阳节。这个时候,菊花盛开。为了祛除秋燥,部分地区有喝“菊花酒”的习俗。这个习俗,和登高一起,逐渐搬到了重阳节。菊花酒是以菊花为原料,配以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凉而甘,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的功效。
韩璐养生
寒露季节要注意什么?
衣物:寒露后注意脚部保暖,防止“寒从脚出”。
食物:加入甘润之品,可补脾胃,润肺润肠,防治咽喉口干。
住宿:充足睡眠,缓解秋乏。“秋三月,早起早睡,春风得意。”
行:积极出门锻炼,预防疾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豁达快乐的心。
1
保持双脚温暖
俗话说“寒露不露脚。”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暴露,以防寒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天的凉鞋基本可以放好,防止“寒生”。每晚可用热水泡脚,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改善足、足部皮肤组织营养,减轻下肢酸痛,缓解疲劳。
脚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根据养生理论,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负担最重。所以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且脚部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发现足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有密切的神经联系。脚一旦受凉,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脚部保暖尤为重要。
2
及时添加衣服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小孩、体质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步添加衣物。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季适度经历一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抗寒能力,但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生病。
换季的时候不要太快换衣服。厚度最好搭配,主要是保暖。“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人们认为,当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增强。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所以为了及时预防感冒,就要及时更换衣服。同时要随时准备急救药物,预防气温骤降引发的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发疾病。
三
超妍万米
到了秋天,秋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对付秋燥最好的食疗药方就是:“早上盐水,晚上蜂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很多人认为只要多喝水就能补水。事实是,单独喝白开水容易失水。但是,如果你在开水里加一点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方法和补充生理盐水是一样的。
白天喝盐水,晚上喝蜂蜜水,不仅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好食疗,还能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有疗效。秋季经常服用蜂蜜,还能润肺养心。
四
艾灸肚脐滋养秋季
如果是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可以用艾灸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艾灸可以针对神阙穴(肚脐)进行艾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续灸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但秋冬季节效果最好。体质虚弱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很好。
五
滋阴防燥
寒露过后,雨水越来越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很多人会出现中医所说的“寒燥”症状,即咽干、鼻干、皮肤干。寒露季节,养生最重要的是防“凉燥”,从滋阴防燥、润肺益胃入手。饮食上少吃辛辣、辛、燥、熏等食物,多吃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具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葡萄干、菱角、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还有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要吃温热的食物,最好喝热的药粥,因为粳米和糯米都有很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粥、玉竹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红枣、莲子、山药。同时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水。
山妖
山药不仅是中药,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其维生素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的钾含量极其丰富。
莲藕
莲藕中含有粘蛋白和膳食纤维,与人体内的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合,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健脾止泻作用,能开胃消食,开胃健脾,有利于食欲不振者的恢复。
马志
芝麻,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健脾胃,利尿,调和五脏,助消化,解郁,降血压,理气,平喘,止咳,可治疗神经衰弱,抗衰老。芝麻在食疗中应用广泛:白芝麻好吃,黑芝麻好入药。白芝麻通常被称为“芝麻”,“黑芝麻”中的“黑”字不能省略或多余。
理子
板栗又名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有“人参果”之称。原产中国,古代列为五果之一,常为贡品。板栗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恶心、腹泻、吐血、鼻出血、便血、肌肉损伤、骨折肿痛、淋巴结核等疾病。《名医别录》说:“栗子益气、厚胃、补肾,使人饥。”
六
适当养胃
秋季气温渐冷,胃肠道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保护不当,会引起肠胃疾病,或者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所以寒露后的保健要特别注意保养肠胃。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后要特别注意保暖肠胃,适时添衣,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也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