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春节习俗

广州春节习俗:新年快乐。初一的凌晨,人们起床穿上新衣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奠自己。往往是晚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把期望给晚辈。早饭后,他们每个人都给亲戚朋友拜年。俗话说“初一初二有拜年之意,初三初四无意拜年。”都说越早拜年,越能看出它的诚意。所以有的人起床后马上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回来后才吃饭。

无论人们带多少礼物,橘子都是不可或缺的。橘取其谐音“大吉”,多或少无所谓,但不能是奇数。拜年的人进了亲戚朋友的门,要看着不同的人,说不同的问候语。对老人说一句“新年好”“寿比南山”,他们会龇牙咧嘴。对于有工作的,说“工作顺利”“新的一年进步”,听的人会很愉悦;如果你是商务人士,你听到最多的就是“新年大赚”、“发财利市”;如果孩子在读书,最希望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他们发这个问候,他们会对你很友好的。临走前,主人会在受礼人的礼物中留下两个橘子,然后拿出自己的橘子进行交换,以求给对方带来好运。幽默的人出门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放两个橘子。拜年后,那两个橘子还在他的裤兜里。因此,好心人把年初的拜年称为“换橙运动”。

广州春节习俗:回娘家。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儿们回娘家,和丈夫、孩子一起拜年。女儿回娘家,必有一大包饼干糖果,由母亲分发给左邻右舍,如同过年的情景。如果家里有很多女儿,而这些女儿没有在同一天回来,那么我们就要分享一次。礼物挺薄的,就四块饼干。但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真正的“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姑娘对乡亲们的思念。女孩子回家,如果家里有外甥,姨妈又要出钱。虽然她在大年初一给了压岁钱,但这一次有了不同的意义。女儿必须在晚饭前回到丈夫家。

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现代新花街上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广州的中心花市位于桨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一度财政相对稳定,工商业发达,花卉市场繁荣。人们在路两边摆摊,中间做花摊,行人。夜市亮如白昼。花市高峰期,人来人往,花市里的花让人眼花缭乱。因为人多拥挤,如果买了一束花,要高高举起,不然会被挤下来,一根树枝都不剩。当时花卉品种不多,工商业户采购桃花较多。虽然价格更低,但花更贵。一朵中等大小的桃花能卖几元,中上的能达到十几二十元。

新中国成立后,花卉市场更加繁荣。在20世纪50年代,太平路(现人民南路)上九路至龚燕街和大新西路被指定为花市。后来,为了满足需要,广州在几个地区开设了花市,中心花市设置了教育路,这就是广州中心花市;西花市位于多宝路、丰园路;东区原来在东教场,后来搬到了东川路。南区位于海珠区滨江路。

近二十年来,政府也开始重视花卉市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有效管理。传统的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开始,持续三天。第三天推迟到大年初一凌晨。一般除夕前一周,花街就已经封路了。过年的时候,十里花街到处都是鲜花、灯笼和五颜六色的装饰,人流不断,不分昼夜。南方的浪漫此刻正处于顶峰。

广州春节习俗:

1.大年初一前三天都有花市:27、28、29(有三十从28号开始,没有从27号开始)!这几天可以去逛街。

2.每年年八度都要“洗脏”,做好家庭卫生。

大年初一大家都呆在家里,大年初二回父母家拜年。大年初三,他们可以给亲戚拜年。

每个没结婚的人都可以得到已婚长辈的好处(红包),数量不等。

5.除夕夜吃团圆饭(没有年夜饭的话是29号),大年初二吃年夜饭。

6.大年初一不能搞卫生,房间再脏也要到大年初二才能搞(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