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葡萄酒文化史
从65438年到0855年,拿破仑三世执政。国王三世想借法国巴黎世博会1889的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波尔多葡萄酒,想让全国各地的葡萄酒都来参展。因此,他要求波尔多葡萄酒商会筹备一个展览,介绍波尔多葡萄酒,并对波尔多酒庄进行分类。这无异于捅了马蜂窝,因为那些酒厂都是自以为是,但赢家只能有一个。于是波尔多商会把责任推给了一家葡萄酒批发商的官方组织Syndicat of Courtiers,要求他们把所有的酒庄分为五个等级,吉伦特区的每一家葡萄酒生产商都包含在一个等级内。两周后,廷臣辛迪加(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们的分级,其中包括58家酒庄,1特级,4家一级,12二级,14三级,11四级,17五级。一级酒庄为迪奎姆(d'Yquem),四大一级酒庄分别为拉菲-罗斯柴尔德、拉图、玛歌和上布里昂。
几乎所有的等级公园都来自Medoc,只有Haut-Brion (beauty,翻译自obian)例外,它来自Graff。其他产区不包括在内,入选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尔多左岸,右岸的Cheval Blanc,在18世纪已经非常有名的也不包括在内,这不得不说明这个分类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个分级体系中,同一级别的酒庄也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木桐是二级酒庄中的第一名。然而,这种做法招致了很多批评。1855年9月,廷臣辛迪加(Syndicat of Courtiers)致函波尔多葡萄酒商会,称同一等级没有订单,商会修改了名单,统一等级的酒庄按字母顺序排列,平息了此事。从1855开始,葡萄酒的名称、主人、葡萄园甚至质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分级系统里有61家酒庄。当然,即使酒庄改名,如果历史上是等级公园,还是会维持等级公园的地位。唯一的变化是在1973年,在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的不断努力下,木桐·罗斯柴尔德(木桐)由二级酒庄升级为一级酒庄。也就形成了现在世人所熟知的“五大名村”。
之后格拉夫产区和圣爱美浓产区在上世纪中期也被划分为酒庄,但并没有像梅多克产区那样划分为五个等级。所有这些进入酒庄分类的酒庄都被称为“等级酒庄”,酒标上可以看到“十字军东征”的字样。
时过境迁,法国很多波尔多葡萄酒庄园的特色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庄园的主人几经变迁,酿造方法也与以前不同。但是,这种分类方法的原理仍然被人们所遵循,并推广到法国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公会对波尔多来说也值得一提。这是一个由名人和葡萄酒专业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协会。他们穿着古色古香的红色长袍,披着白色披肩,举行庄严隆重的仪式,隆重纪念节气和与酒有关的活动。行会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AOC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同样AOC等级的红酒,分类差别很大。通常酒标上标注的产区越小,酒的品质越高,所以产自玛格丽特红的酒最贵。在波尔多,10万公顷的葡萄园里遍布着8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酒庄,所产的葡萄酒风格各异,甚至隔街相望,风味迥异,这也是波尔多红酒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葡萄酒之城波尔多有句名言:葡萄酒是酿酒师的孩子。意思是只有优秀的酿酒师,才能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
波尔多玛格丽塔红酒的高贵源于其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法:在葡萄汁的发酵过程中,浸泡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色泽和酒中单宁的含量;发酵完成后,提取已经沉淀在发酵罐底部的酒渣是一个缓慢而耐心的过程。下一步是选择最优质的葡萄酒,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组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葡萄酒的品质,又能保存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组合出更加独特美妙的口感。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葡萄酒被装瓶并加盖在橡木桶中。此时的红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慢慢呼吸,不断发生奇妙的变化,逐渐达到成熟。所以大部分波尔多葡萄酒都适合长期保存,最好的葡萄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成熟。
自从古代勇敢的水手将尼罗河和克里特岛的葡萄枝带到希腊、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再传入法国,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就在这片六边形的土地上一代代得到改进、推广和发扬。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国人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