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几点,韭菜种植绝对是优质高产。

一是优良品种的推荐

1.汉中韭

原为陕西汉中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曾在西北、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推广,成为全国著名的韭菜优良品种之一。该品种生长健壮,丛生直立,但分蘖能力弱,株高40-50厘米,单株功能叶7-9片,叶形宽,叶长30-40厘米,宽0.8-1.2厘米。假茎厚0.5 ~ 0.7厘米,黄白色,横切面近圆形。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抗寒性强,冬季生根晚,春季发芽早,夏季耐热性好,产量高,品质中等。适合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2.791韭菜

它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植株全高可达50厘米左右,生长势强,丛生直立,假茎强,抗倒伏。叶片宽而厚,平均叶宽65438±0.2厘米,最宽可达2厘米,平均株重6克。分蘖能力强,播种期适宜的一年生植株可达6个分蘖,三年生植株可达30个左右。该品种最突出的特点是抗寒性强,春季发芽早,秋冬生根晚,故又称“雪韭菜”。产品肉质细嫩,粗纤维少,品质好,韭菜味浓,产量高,适合各地种植,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理想品种之一。

3.平酒2号

也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韭菜新品种。植株全高可达50厘米以上,株丛直立,分蘖力强,叶鞘厚,抗倒伏。叶宽大,嫩绿色,平均叶宽约1cm。叶色比7,965,438+0韭菜好,但直度稍差。耐寒性、产量和品质与791韭菜相近,适宜种植范围广,是目前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之一。

4.寿光鸢尾晚香玉

它是山东省寿光市的一种农家品系。有三个品种:杜根红、大青根、半红苗,其中以杜根红为最佳。

①旺盛生长期,株高约70cm,叶宽1 ~ 1.3cm,假茎约1cm,叶淡绿,假茎基部略紫红色,故称杜根红。生长旺盛,分蘖能力弱。夏季抽薹早,抽薹期长但不集中。抗寒性强,适合冬春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

②板蓝根生长高峰期,叶宽1 ~ 1.4 cm,株高60 ~ 80 cm,假茎直径0.9 ~ 1.2 cm。叶子鲜嫩多汁,深绿色。生长势强,分蘖能力更强。露地栽培,产量比杜根红高,但品质略差。

5.金银1

原名绿带,70年代从日本引进,由天津市蔬菜研究所系统选育。该品种具有抗寒性强、分蘖能力强、产量突出的特点。株高约45 cm,叶长约35 cm,叶鞘长10 cm,平均叶宽约1 cm。叶子质地细嫩,纤维细密,甜味重,辣味轻。该植物生长势强,低温下生长良好,短日照下几乎不睡觉。京津地区165438+10月中下旬收获地上部分后进行保护性生产,65438+2月底达到商品收获期。缺点是对灰霉病的抗性比汉中藠头弱,夏季叶片经常出现干尖现象。但不影响秋后生长和冬季保护地栽培的产量。

6.北京铁丝苗

又名红根韭,原是河北省河间县的地方品种。该品种属于窄叶型,叶片细长,截面略呈三角形,长35 ~ 40厘米,宽0.35 ~ 0.38厘米。假茎细,横切面圆形,叶和叶鞘绿色,但叶鞘的茎为紫色。叶丛直立,生长迅速,分枝能力强,鳞茎小,适宜密植。叶子又硬又香。耐寒,耐热,不易倒伏,适合韭菜种植。

第二,露地栽培韭菜的一整套技术

1.育苗移栽

(1)播前准备

①地块选择

韭菜育苗应选择能旱能灌、能涝能排的高旱地块,移栽时最好选择沙壤土保存根系。如果育苗在粘质壤土中,入冬前要加深耕、培土和冻水。土壤经过冬季冰冻,转为春季后,土壤变得粗大,有利于出苗。

(2)畦耕整地。

韭菜出土能力弱,播前精心整地是保证全苗的技术关键。秋耕风化后,播种前要进行浅耕细耙,然后做畦。一般苗床垄高10 ~ 14 cm,宽10 ~ 12 cm。要加盖拍平,防止垄上秧苗被雨水掩埋,同时也便于管理和操作。边框的大小可以根据地块的平整情况灵活控制。一般为0.3 ~ 1.5m宽,8 ~ 10m长。

韭菜是一种耐肥性很强的蔬菜。要培育出健壮的韭菜苗,必须在选好地块的前提下,施足有机肥作为基肥。畦面做好后,每畦施优质有机肥约100公斤,磷酸二铵0.5公斤,均匀撒在畦内,再用四齿镐刨两遍,使粪肥充分混合。最后用平耙压平,尽量做出平整的边框。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做好畦后要浇一次水,2 ~ 3天后,土不粘时,要施肥整地。为了防止烧苗生蛆,施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过筛,千万不要施生粪。

③浸种催芽。

韭菜可以干种,也可以浸种催芽,要根据种植季节和气温情况酌情采用。早春播种,土壤温度和气温较低,宜浸种催芽,以争取快速出苗。春末夏初播种时,温度条件适宜,不必浸种催芽或只浸种不催芽。

浸种催芽法是在播种前4-5天,将种子放入30℃左右的温水中,约24小时后除去浮在上面的干瘪种子和杂物,用冷水冲洗干净,内层用干净纱布包裹,外层用干净湿麻袋包裹,在15 ~ 20℃催芽。发芽期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3 ~ 4天后即可露出芽,可用于播种。

(2)播种

在京津地区和河北省中部,韭菜的播种期多在春季,适宜播种期为清明节至长夏(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早,气温和地温低,种子发芽慢,出苗不规律;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发芽率低,而且苗草长在一起,费工费力,尤其是出苗后不久就进入高温多雨季节,不利于幼苗生长。到了播种的时候,(7月下旬到8月上旬),达不到播种的标准,只能推迟到第二年春天播种,相应的也就耽误了收获期,造成了损失。

韭菜的播种方式有两种:干播和湿播。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用新种子,最好先进行发芽试验。一般发芽率要在70%以上。

干播种时,按10 ~ 20 cm行距开1.5 ~ 2 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播种后,用土覆盖沟渠,轻踩并浇水。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表面板结。亩产种子6 ~ 7公斤。

湿播就是播种已经浸泡发芽的种子。先往边框里灌水,水层深度一般7-9 cm。这个水量可以让幼苗出土后长到6-7厘米高,不用浇水。水渗出后,在边界上铺0.2-0.3厘米厚的底土,如果边界有凹凸不平,可用底土填实。表土可以使种子不粘泥,更有利于发芽和挖掘。底土施好后就可以播种了。一般采用播种,用种量比干种条播多,以8 ~ 10 kg为宜。播种后筛选1 ~ 2 cm厚的素土,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畦面,提高土壤温度,保墒。

(3)苗木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的天数取决于当时的气温。以北京郊区为例,由于地面温度低,需要20多天才能出土。清明节后播种,12 ~ 15天出土;长夏播种,6 ~ 8天即可出土。一般来说,韭菜发芽慢,幼苗很难覆土。播种后,地面应保持湿润。一般湿种子用塑料薄膜播种,出苗前不用浇水。拱土后要及时揭去塑料薄膜,视土壤湿度决定是否浇水。干种子播种,除了先播后浇一次水,然后每隔4-5天浇一次少量的水,让水在畦埂上溜掉,一定不能太大。在适当的时间,在两种水中播种后,幼苗可以出现。

幼苗出土后,在管理技术上掌握前期促苗,后期蹲苗的原则。当第一片真叶长到3 ~ 4片叶时,植物的根系较细,大多分布在土壤表面。所以要保持畦干,一般5 ~ 7天浇一次水。幼苗长到五叶,苗高15 ~ 18 cm时,根系比较发达,可以适当控制浇水,防止长势过快造成浇水。从苗高到15 cm左右,结合雨季前浇水追肥2 ~ 3次,每次追肥尿素每亩10 ~ 15 kg。

在韭菜的苗期管理中,除草保苗是一项非常耗费体力的操作。根据韭菜出土慢,杂草发芽快的特点,韭菜出土前浅除草,既能有效清除杂草,又能疏松表土,促进出苗。近年来,许多科技人员尝试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韭菜田除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北京市顺义县赵全营乡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试验,总结出一套韭菜化学除草的成功经验,并在全乡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在韭菜播种后、出苗前选择20%百草枯,每亩用150 ~ 200g药,50 ~ 70kg水,均匀喷洒在畦面上。百草枯是灭活除草剂,必须在韭菜出苗前施药,否则会造成药害,但这种药无残留,对韭菜出苗没有影响。对于早播期,特别是播湿种子时,使用33%除草剂效果较好。播种后,在畦面均匀喷洒150 ~ 200克每亩药和50 ~ 70公斤水。这种药有很长的残留作用,是安全的。韭菜出现后仍可使用,基本避免人工除草。

夏天天气炎热多雨,韭菜叶子生长缓慢。一般不再浇水追肥,主要是为了防涝除草,让畦面不被淹,以免倒伏烂苗。

第二步:种植

(1)种植期

种植期应根据播种时间和幼苗大小来确定。株高1.8 ~ 20 cm,7 ~ 9片叶是韭菜种植的适宜苗龄。春分至清明播种,夏季至日后播种;从谷雨播种到长夏,在酷暑前后播种;秋播,第二年清明后种植,韭菜的种植期最好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否则土壤含水量过高,含氧量不足,会影响新根的发生,甚至引起烂根。如果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容易造成叶片失水过多而干枯,延误出苗。种植太晚,秋季生长时间短,鳞茎积累的养分少,影响第二年春季的产量。

(2)种植地块的准备

韭菜虽然对土壤适应性强,但要获得优质高产,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或壤土,两年以上未种植葱、蒜类蔬菜的,最好在前茬种植春白菜、春菜花或收大白菜,这样可在6月底前出地。

前一茬作物收割后,要及时清理园子,翻耕耙耙,扇风,然后按田间布局要求做好畦埂。种植韭菜的地块,东西方向应不小于150米。在北京地区,2.5 ~ 3米高的防风墙,冬春季防风保温的有效范围为3.5 ~ 4米。风障和菜地东西走向均匀。每道挡风墙前做四排1.5 ~ 1.7米宽的床。靠近挡风板的第一排床俗称“一床合”,第二排床俗称“两张床合”。这两排床是用来种韭菜的。第三排和第四排留作冬季和早春栽培韭菜时的集土,作为管理作业的通道。其他蔬菜春夏均可种植,畦长可根据地形是否平坦而定,一般为10 ~ 15米。如果在没有风障的开阔地进行栽培,两排韭菜床中间会留下一排1米宽的“夹心床”。畦面完成后,每亩施4000-5000公斤发酵捣碎的优质有机肥和20-30公斤磷酸二铵,均匀地撒在畦内,挖两遍使粪肥充分混合,然后用平耙整平。

(3)种植方式和密度

合理密植是韭菜高产稳产的关键,其适宜密度应根据品种的栽培方式和分蘖能力确定,以促进分蘖、持续高产、管理方便为原则。种植方式主要有单株密植、小丛密植、小垄丛植和宽垄大捏。

单株密植是双排条(俗称宽窄行)密植法。带间距离(宽行)13 ~ 15cm,带间行距(窄行)5 ~ 7cm,株距4 ~ 5cm,亩产苗15 ~ 20万株,适宜栽培阔叶韭菜。小丛密植是指每丛种植6-8株苗,丛距8-9 cm,行距12-14 cm,每亩种植30-40万株苗,适合窄叶韭菜种植。小垄种植即每丛20-25株,株距约15cm,行距约20-25cm,每亩种植30万株左右,既适合阔叶韭菜,也适合窄叶韭菜。宽垄大丛即每丛30-40株,丛距15-20cm,行距30-35cm,亩产苗30万株左右,适宜栽培阔叶韭菜。上述种植方式各有利弊,如单密植、单株强、产量高,但管理成本劳动密集型;宽垄大捏,产量高,管理省力,但丛中有弱苗,对土壤肥力要求高。生产者应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和当地市场需求决定采用哪种种植方式。

为了避免延误幼苗,提高成活率,应采用育苗、管理幼苗、浇水等种植方法。分苗是指将大小苗分开,剔除弱苗,切去根尖和叶尖,然后根据每丛种植的苗数排列鳞茎,逐一摆放到位。种植深度不能超过叶鞘。太深的分蘖减少,根系不易生长,太浅的容易松散,生长寿命短。种植时也要注意穴的深浅,让韭菜苗的根系向外展开,有利于缓苗和生长。

种植后及时浇水,促进幼苗缓慢生长。当新叶长出时,慢慢给幼苗浇水,促进它们长出根和叶,然后中耕保湿,保持土壤湿润和干燥。

3.田疃管理

(1)管理当年秋季

在北京和天津,夏季假期后和寒露前降雨量减少,天气变凉。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0℃,最低气温很少低于10℃,是韭菜最适宜的生长季节,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期。韭菜的越冬能力和生长主要取决于植物在入冬前积累养分的多少,养分的积累取决于秋季韭菜的生长情况。因此,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其间浇水的原则是见湿见干,即畦土干燥时浇水是必须的,但不可淹水。一般每隔5-7天浇一次水,结合速效氮肥水追肥2-3次,尿素每次每亩追肥10 ~ 15公斤。也要注意及时除草。寒露过后,天气变冷,生长速度减慢,叶片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储存在鳞茎和根部。此时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水分蒸腾减少,应减少浇水,保持干燥。浇水过多会让植物变得贪吃,影响营养的积累。立冬后,根系活动基本停止,叶片在几次霜冻后逐渐枯萎,被迫休眠。为了保证韭菜安全过冬,明年初返青,在冻土前浇足冻水是必要的。浇冻水的时机很重要。时间掌握不好,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浇冻水的适宜时间是早晚地表结冰,白天融化时一般在京津小雪节前。

(2)安装挡风墙

韭菜栽培要在入冬前搭好挡风墙。北京土地结冰的时间多在小雪节后。因此,风障的时间应该在小雪节前。过早会使韭菜苗贪吃,不利于营养“返根”,过晚会使土壤冻结,操作不便。

芦苇是最好的防风材料,因为它有弹性,防风效果好。有的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材料,以竹竿为骨架,以秸秆为斗篷或覆盖旧农膜。用芦苇夹挡风障,10米长的边框需要40 ~ 50公斤的芦苇和6 ~ 7公斤的稻草作为斗篷,提高保温效果。如果用玉米秸秆夹挡风板,夹得厚一点,一般可以不夹斗篷。为了扩大挡风板的保护范围,提高防寒保温效果,挡风板应夹得尽可能厚,高度在2.5 ~ 3米之间,挡风板略向南倾斜,使其与地面成70 ~ 75度角。

(3)第二年及以后的管理

韭菜在露地和风障播种后,一般当年不收割,主要是种树养根,次年春季开始正常收割。这种管理技术类似于当年播种时的管理技术。要围绕“腊肉壮苗”这个中心,根据韭菜的生长规律、生理特点和形态表现,确定管理措施,正确解决扦插与保根、当年受益与延寿持续高产的关系。

①春季管理

立春后,气温上升,防风墙前的土壤开始解冻。这时要用竹耙清理枯叶,俗称“剃毛”,再用铁耙疏松表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为了让韭菜早点上市,我们可以在畦面上均匀撒上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每畦100斤左右。为了不降低地温,只要土壤湿润,第一次收获前一般不浇水。如果冬天没有雨雪,干燥的沙地可以浇一次水,2 ~ 3天后表土不粘时,可以用四齿镐或铁耙将表土疏松。

除了一般的管理,两年以上老根的韭菜一般都要覆土,俗称“异域土”。由于韭菜具有跳根的特性,鳞茎和根不断向地表延伸,根部经常裸露在地面,不仅影响植株生长,还会使植株容易倒伏,因此需要逐年开土。客土宜在晴天中午进行,选择晒干的细土。每层覆土的厚度要根据韭菜一年的跳根高度来定,一般在2 cm左右。

在天津郊区,大部分韭菜都是宽行大束种植。除上述管理措施外,还广泛采用剥根、掐紧等措施。在剥根的基础上,把向外开放的植物聚集在一起,然后把剥根后已经干了一天的土重新培育回来。这种措施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植物在雨季倒伏腐烂。土培就是在株行之间培育细土,既能防止倒伏,又能加速叶鞘的伸长和软化。

春分过后,原本与地面呈70度角的风障会在下午三点后逐渐变宽,遮挡边界,阻碍韭菜的生长。因此,在春分之后就有必要竖立防风屏障。经过漫长的夏季,天气已经暖和,防风林已经不需要保留,应该及时拆除。

②夏季管理

韭菜不耐高温。高温雨季,光合作用降低,呼吸强度增强,植物生长减弱,呈现休眠现象。由于气温高,叶组织纤维增多,质量下降,一般不收割。雨后排水,防止渍水倒伏腐烂,加强除草,防止草荒。炎热的雨季,各种杂草生长迅速,容易导致草荒。人工除草费时费力,化学除草效果很好。根据各地经验,韭菜割口愈合后,每亩施48%氟乐灵EC 150 ~ 200ml,用水50 ~ 70kg。喷洒后,中耕与土壤混合,同时清除杂草。以后视情况可再施33%除草EC一次,每亩150ml。由于沟渠、路边田不种植作物,可选用10%草甘膦溶液,每亩用药500-800g,草面喷水50-70kg。整个夏天喷两次药,基本可以杀死杂草。

③秋季管理

进入9月后,天气逐渐变冷,韭菜进入旺盛生长期。要加强肥水管理,防止韭菜蛆的危害。从夏季到秋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可收割1 ~ 2刀,但应在当地韭菜枯萎前50 ~ 60天停止收割,并及时施肥浇水,积累充足的养分,储存在根茎中,既增强植株的越冬抗旱能力,又为第二年春季返青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收获

韭菜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不仅用于叶片的生长,还储存在根部。叶子收获后,新叶会靠根部储存的养分生长,产品的收获必然会降低根部的养分含量。因此,正确处理采收与生根的关系是韭菜持续高产的关键。

当年韭菜一般不收,主要是种树养根。如果播种早,土壤肥力高,生长旺盛,直播韭菜可在立秋前后收获一次,收获后应加强管理,促进壮根壮树。移栽当年基本不收苗。无论直播还是移栽,韭菜在播种后第二年进入正常收获期。

韭菜再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一年可采收两次,但为了保持高产,防止早衰,应严格控制采收次数。每年收获的数量取决于生长潜力和施肥管理水平。一般每年收获4 ~ 5刀为宜,收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主。防风韭菜第一茬要趁早收割,这样虽然产量低,但价格高。当植株长到20厘米左右时,春分前后即可收割,一个月左右收割第二茬。未来随着市场进入菜季,各种蔬菜价格普遍下降。所以第三茬韭菜可以晚一点收割,让叶子长起来,在根部储存一些养分,以弥补前两茬收割后的物质消耗,一般在第二茬收割后30 ~ 40天。露地韭菜的收获比风障韭菜晚15 ~ 20天左右,即清明节后收获第一刀。

韭菜的留茬高度必须适合每次收获。留茬过高会影响这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留茬过低会损伤根茎,严重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试验表明,距刀口1 cm处下一茬作物产量比距刀口3 cm处减产20% ~ 30%。正如农业谚语所说,“举一刀一寸,等于多一粪。”最好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采收,此时叶片中的水分尚未蒸腾,叶片鲜嫩,质量好,品质高。采收后应及时清理畦面,疏松平整,以利于伤口愈合。

韭菜是抗水性肥料。每次采收后,当新叶长到3 ~ 5厘米高时,要及时追肥浇水。每亩可施尿素10 ~ 15公斤追肥,充分发酵的粪肥也可用水浇灌。有条件的可以同时停施优质有机肥,每亩用量1000 ~ 1500斤,但必须腐熟充分,不得使用生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