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是祭拜月神。人们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放在大香案上,当月亮挂在空中时,就开始祭拜。在唐朝,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
在宋朝,中秋节更受欢迎。《东京之梦》记载:“中秋之夜,你家装饰露台,百姓争食玩月。”在这一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在牌楼上绑上丝绸饰品,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热闹,大多数人登上阳台。有的富豪家庭在自家亭子里赏月,安排美食或家庭聚餐,让子女团聚,与子女谈心。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秋高气爽,月最圆,全家团圆——“月* * *”。正是这种对团圆的渴望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帝都风光略》记载:“八月十五,饼将圆...有妻子回宁的,及时回婆家,也是团圆的节日。”阿明人田汝澄在他的《西湖游览记》一书中直接将中秋节与月饼联系起来:“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节,人们以月饼为礼物,以示团聚。”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
谁发明了中秋节月饼?在古代中国,皇帝有春天祭祀太阳,秋天祭祀月亮的仪式。在八月的中秋节期间,也有一些习俗影响着拜月。月饼是古代中秋节祭拜月神的祭品。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太史饼”,以纪念中国月饼的始祖太史文忠。汉代张骞下西洋后,引进了芝麻和核桃,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料。这时,一种填满胡(核)桃仁的圆饼出现了,取名“胡饼”。到了唐代,民间有了面包师从事生产,首都长安开始出现糕点店。据说有一年中秋节,唐和杨贵妃赏月吃胡兵的时候,唐觉得胡兵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字逐渐流传开来。
中秋节习俗-糍粑
和吃月饼类似,做年糕也是中秋节的习俗。
月饼是圆的,象征团圆;糍粑也是圆的,寓意团圆、团圆。因为是糯米做的,象征着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离。月饼是好礼物,糍粑也是礼物。
不同的是,吃月饼的范围是全国范围的,而做糍粑的习俗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水稻种植区,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民间有句话:“中秋不打呼噜,老婆孩子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