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札记传统二十四节气“夏至日”已过。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夏季至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夏季至日也是人体阳气盛的季节,所以夏季至日保健要符合夏季阳气外盛的特点,注意护阳。

夏季,暑湿易侵人体。

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人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此外,雨水多,湿气充沛,暑湿之邪侵袭人体,会导致脾运化功能失调,气机不畅,多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口淡、胃痛、胸闷、呕吐、腹痛、腹胀、便溏甚至水肿。夏天的至日充满了阳气,人体的阳气浮了上来。此时,针对慢性病的针灸和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并能有效地扶阳散寒和冬病根源。

夏季至日后15天内适合太阳穴。

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古人根据“天气”有选择地针刺不同的穴位,以预防这个季节容易发生的疾病,从而养生益寿。历经千百年,“太阳穴”是一种天然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15立夏后的至日非常适合针灸治疗夏季至日节气。节气针灸通过增强机体对邪气的抵抗力,滋补脾胃,助阳散寒,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更好地激发人体经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针灸的注意事项

1、过于劳累、高度紧张、饥饿的人不宜针灸;年老体弱者应尽量取卧位,少选适宜穴位,轻用方法。

2、孕妇不宜太猛针刺,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穴、昆仑、尹稚等,都是禁用的。

3、孩子不配合,一般不留针。禁止在婴儿的囟门、风府穴和肚门穴扎针。

4、出血性疾病患者,或经常自发出血,受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疤痕、肿瘤都不是针灸。

针灸的疗效

疏通河道

疏通经络的作用是使堵塞的经络通畅,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这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四肢”,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穴位,针刺手法,三棱针刺血,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总理处理政府事务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变,这是针灸治疗的最终目的。疾病的机理很复杂,但可以概括为阴阳失调。针灸调和阴阳的功能是通过经络的阴阳属性、经络穴位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是帮助人体维持正气,祛除邪气。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善恶斗争的过程。针灸治疗就是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