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而不吃兔子?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可以追溯到周朝。它起源于我们民族在拜月崇拜月亮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天生恋物癖的表现。嫦娥奔月和玉兔吴刚磕了药。【嫦娥应该后悔偷了仙丹。天空晴朗,夜晚晴朗。“多美的诗啊。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精彩的神话之一。展示了农业时代人们视月亮为神的不同寻常的崇拜。这
传说在唐朝,月饼不叫月饼。它们被称为胡饼,因为它们是由核桃和芝麻制成的。中秋节时杨贵妃看到月亮,心血来潮说胡饼应该叫月饼。于是月饼的命名权就给了杨贵妃。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解释。其实中国最早出现关于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因为苏东坡的一句诗:【小饼如嚼月。有酥的,有糯的。并让月饼有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象征意义。万里的感情是光明的,明亮的。今天是一年中最晴朗的一天。清代一竹枝写道:“红白毛转作细。京城各处都送中秋礼物。”民国北平民谣唱道:“莲花未尽卸。又到中秋节了。家家户户切月饼。蜡纸马男妓。猜拳令,赏月。”
于是自然而然就来了,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中秋节自然会吃月饼。它只是变成了一种惯性,一种机械的存在。你忘了月饼曾经寄托了我们民族对自然之神的向往吗?现在,我们只是把月饼当成一种食物和礼物,用如此务实的方式对待它,而没有了先辈们那种纯粹美好的想象,没有了对大自然那种质朴敬畏的亲和力?
中国的节日总是和吃联系在一起。例如,我们应该在春节吃饺子,在端午节吃粽子。这和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有关。节日与农业节气密切相关。所有节日的吃法都是贴近地球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吃月饼自然变得如此重要。月饼的馅可以开花。但是甜是最重要的。在农业社会,蔗糖和蜂蜜出现之前,甜味曾经是人们的向往和渴望。古代哲学家认为它是与光相关的两个最高贵的东西,也是与美相关的最好的词。所以,我们还是在说“甜蜜的生活”。用甜蜜来表达最美好的日子,是最高贵的体现。所以月饼的甜是必然的,主要的,体现的。
清〈燕京岁时录〉有人曾说绝:【中秋月饼。以前请梅宅的人是京都第一。其他地方没有足够的食物。“小时候,我家住在前门楼附近。中秋节自然是吃月饼为梅斋。但那时候对梅宅也是好的。其他商店也不错。卖的月饼多为四大传统月饼,即自来红、蓬松、提浆。馅料里的青苔和红丝蜜饯。
现在的人越来越怕甜了。把甜和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现在的月饼自然迎合了人们的新口味。他们不敢甜,却是海鲜馅,鲍鱼鱼翅燕窝馅,甚至人参馅。它既时尚又多彩。需要在老君的炉中修炼象征家庭团圆和甜蜜生活的八卦仙丹。它变成了一个篮子。你敢在里面放任何馅料。自然就敢把大众化的月饼做成贵族化的顶级产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巨型或无价月饼已经不是新闻了。去年意外翻新,做成纯钛月饼。它是和时装秀一起“展示”的。时代变了。民族传统中的民间的东西一定会消失吗?还是非要变得这么商业化和奢华?今年政府出台强制性指令,禁止月饼豪华包装,导致月饼价格居高临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真正让月饼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一件暂时的事情。为了赚钱,月饼还在翻新。我们和自己玩。每当我们想起我国月饼史上这样的大月饼、金月饼,就不禁想起当年溥仪送给内政大臣应劭的一块月饼。它有两英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