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四
小年,即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祭拜灶神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有两个活动:扫墓拜年和祭灶。此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些地方还吃火烧、糖饼、油饼、豆腐汤。早在宋代就有腊月过小年的记载,但当时小年分为两天。因此,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由来已久。那么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这是要去清朝的。清朝皇帝在腊月二十三开始在坤宁宫祭神。为了省钱,皇帝还供奉灶神。后来皇室和贝勒也纷纷效仿,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从此,官民之间就有了分野,在不同的日子过小年生活。
其实在我们南方,小年是指腊月二十四,而在北方,是指腊月二十三。
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也叫元宵和元宵,也叫上元节,因为它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夜晚点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更发展成为全民狂欢。唐玄宗开元盛世(公元685-762年),长安的灯笼市场非常大,有五万盏灯笼,各种各样的灯笼。皇帝命人制作巨型灯笼建筑,共20间,150尺高,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在元宵节期间,这是年轻男女与他们的恋人见面的机会,所以元宵节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送一盏儿童灯
简称“送灯笼”,也叫“送灯笼”,即在元宵节前,新娘家将灯笼送到新婚女儿家,或普通亲友送给新婚不孕家,以增添吉祥,因为“灯”与“丁”谐音。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有。在陕西省Xi市,正月初八到十五会放灯笼。第一年赠送宫灯一对,彩绘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运气好,早点生孩子。如果女儿怀孕了,除了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副小灯笼,祝她平安怀孕。
英姿谷
子姑又叫齐(七)姑,在北方叫厕所姑、坑姑。古老的民间习俗是在正月十五祭祀厕神子固,并供奉神蚕和桑葚,这说明了很多事情。传说子固原是虞姬,被长女嫉妒。正月十五在厕所被杀,成了厕神。所以大部分人把子姑做成女人的形状,晚上在厕所的猪圈里迎接她。这种习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步行病
又叫“游万病”、“祛百病”、“走桥”,是一种消灾祈福的活动。元宵之夜,女人相约一起出游,看到桥就要跨过去,以为这样可以治病延年。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黄平的苗族偷菜节也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在节日的这一天,女孩们会成群结队地偷别人的食物。禁止从自己的家庭或同性朋友那里偷窃,因为偷窃关系到他们的婚姻。所以他的菜仅限于白菜,数量足够大家吃一顿饭。偷菜不怕被发现,被抓到的人不怪。大家把好吃的菜凑在一起,做了一顿白菜宴。都说谁吃的多,谁就能早得意中人,同时,他们养的蚕也是最强壮的,吐出的丝也是最好的。
巴乌节
巴乌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八五”的意思是“打猎回来”。在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户居住区发现。在当时,这个节日原本是庆祝狩猎归来的习俗,没有固定的节日。在过去,当人们打猎回来收拾猎物时,动物的头要交给狩猎指挥官,皮要交给猎人,肉要烧烤。其间围绕火堆再现狩猎动作。肉熟了,大家分着吃。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固定的节日。在节日里,巴乌舞由十二个木鼓、十二个铊锣和十二个唢呐(闰年各十三个)组成的乐队伴奏。36名年轻女子披着虎、豹、熊、鹿、虎、兔、狐的毛皮,或者头上插着金雉和各种鸟类的羽毛。装扮成鸟兽,围着火堆推来推去,手舞足蹈,展示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猎人手持十字弓或钢叉,围住“猎物”,以“猎物”旋转的相反方向,进行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间,会有龙灯、狮子灯和鹤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