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体验1000字(个人使用)
有效课堂体验1000字(1)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中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和低效的困境,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同事都在努力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讨论,其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个高效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首先,学生应该对三维教学目标有高度的成就。
第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建构所学内容意义的课堂。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一个高效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由于教学目标的预设不可能与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第二,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这种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学习成果。
第三,在教学中及时跟踪、监控、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做好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消除因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得少而依赖大量作业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
第二,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方法、课后反思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缺乏学习和研究,进而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课堂调控能力,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做好学生上老师课的准备工作。备课时,很多老师只习惯于准备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设计课堂问题。在真实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很多老师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研究。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价值、有启发性、有难度,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上课时,有的老师只是问学生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上课的思考时间,而且效果不佳。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了无效劳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要求,学生漫无目的的阅读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老师只是对学生提出了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老师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老师的有效引导。所以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减少“说和听”,增加“说和做”,尝试“教和评”。
第六,积极推行小组互学制度。目前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实施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说在班内实施小组互学是最佳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心理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小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鼓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实行作业分级安排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布置启发性、思考性的作业,而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不安排重复性作业,安排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复杂陈旧的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作业的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机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机批改作业——教师随机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杜绝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研究学生的现象,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的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和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最后得出结论,高效课堂的本质仍然是我们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国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起点。正所谓“教中有法,教中无法,得法重要。”因此,课堂效果的关键在于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要深入学习,多思考,敢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反思、总结和提高。我相信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作为我们一生不懈的追求。我始终相信“不是感冒,是梅花香开”,我们终将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高效课堂的体验1000字(2)创造力就像一粒种子,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是一种环境,一种由科学组织的环境。环境的力量是潜在的、强大的,它通过鼓励、赞同或限制对人施加影响。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不得不循规蹈矩,服从老师的安排,服从绝对权威,结果高分低能,无生气。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创新精神只能被压制。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它应该容忍多样性,鼓励原创,支持创新和多样性,挑战权威。那么,如何营造这样的环境呢?
首先,提高对培养创新精神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历史的高度和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肩负的特殊使命。培养创新精神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国家富强的需要。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决于教师,培养创新精神需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没有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温床,没有创新的土壤就没有创新的幼苗。是教师培育了创新的环境和土壤,所以教师是创造创新环境的关键。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老师都有高度的创造力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懂得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懂得重视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冲动,孕育创造的种子。
第二,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
古人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钓鱼本质上就是教受教育者学习的方法。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并不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没有化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方法,而是注重“渗透”和“渗透”,即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家和化学史,对他们进行科学态度和精神的教育,将类比、理想模型、直觉思维等各种科学方法渗透到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在习题教学中,渗透假设、综合、用“综合的观点”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联系的观点”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知识的方法,获得不断创造的能力。
第三,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创造性思维
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慷慨激昂的精神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学生在被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和疲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烈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是驱使人积极进取、积极思考的动力,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比如在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的性质”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个“魔术”:事先将一张白纸浸泡在酚酞试液中,晾干备用,用玻璃棒在“白纸”上用无色碱液写上“化学”二字。结果显示红色单词“化学”,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容易产生独特的思维,在课堂上形成思维活跃、勤于思考的氛围。
第四,提供创新机会,营造创新环境
无数调查表明,学生不是不愿意创新,而是长期被应试教育的枷锁束缚,没有创新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畅所欲言;要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观点,形成相互讨论、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教师必须对学生积极探索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激发更强的探索创新热情,平等对待学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课堂表现的机会。同时,要认识到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点燃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火花。
创新教育实验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实践改革的必然趋势。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生理学家Xx说:“创造力是教不来的。所谓创意教学,就是要真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意才能。”
创新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素质的挑战。让我们与时俱进,为培养民族精神和创新人才付出更多努力,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腾飞做出更多贡献,开辟创新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