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月份用英语怎么说?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阳历的公历年大约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与农历正月无关。阳历的月份和日期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非常吻合。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年中冷暖季节的变化。但是在每个月,你都看不到新月,新月,新月。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公历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四年闰一次,百年少闰一次,第400年再闰一次,即每400年有97个闰年。公历平均长度距离回归年只有26秒,累计3300年只需要一天。
当尤利乌斯·凯撒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时,他任命了一批以埃及天文学家索斯奇尼为首的天文学家来制作一种新的历法,这就是儒略历。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三年设立一个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以原来的11月1作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在元旦上任。
儒略历每年分为12个月,1、3、5、7、10、12个月为大月,每月31天。第4,6,8,9,11个月是流产,每个月流产30天。因为第二个月(原来的12月)是行刑月,为了让这个月过得快一点,朱利安把2月减少了一天,正常年份是29天,闰年是30天。月份顺序虽与历法改变前有所不同,但仍保留了原有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当奥古斯都成为新国家的女王时,他将儒略历的第八个月改名为“八月”,即八月,因为他的生日在八月。不过这个月是流产,有点自卑。而且罗马人以奇数作为自己的幸运数字,但是30天是双数,所以从二月中取一天加到奥古斯都的月份中,所以八月是31天。可怜的二月正常年份只有28天,四年一遇的闰年只有29天。这样就打破了日月交替的规律,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影响。
农历二十四节气也是阳历的一种,自战国秦汉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民安排农业活动的主要依据。二十四节气从春分开始制定,太阳沿黄道穿过星座,每运行15度,定义为一个节气。比如“春分”就是太阳过春分的时刻;清明、谷雨、夏季至日、冬季至日的节气是太阳从春分经过15度、30度、90度、270度这四个点的时刻。由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不均匀,即运行到15度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相邻节气的间隔从14.7天到15.7天不等。
虽然二十四节气严格来说是指24个时刻,但也可以泛指日期。比如1988的“春分”是2月的第三天17: 39,我们也可以说2月的第三天1988就是春分。
二十四节气的循环正好是四季的循环——回归年。这一点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四季变化周期中的24个标志性点(时刻),所以是纯阳历。儒略历也是阳历的一种,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因此,24个节气中的每一个总是对应一个或两个儒略历日期。比如春分总是固定在3月20日或者21,但是这个规定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历法一致,昼夜等分的日期越来越早。到16年底,已经提前到3月10或者11。结果,在3月1582,1日,格雷戈里发出了一份日历变更单,上面写着:
1582 10 10月4日之后的一天是15,而不是10 10月5日,但是星期的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 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是10 10月15。1582有355天,不是365天,所以把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旧账一笔勾销。
为了避免以后春分渐行渐远的现象,闰年法改为:
闰年是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但当公元年数后面跟一个带两个零的“世纪年”时,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就是闰年。比如1600、1700、1800、1900在儒略历中都是闰年,而在公历中只有1600是闰年。
公历平均长度为365日5: 49: 12秒,比回归线长26秒。照此推算,3000年后仍会有1天的误差,但这个精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