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到九?数数就暖了。

九九是中国古代形成的民间传统节气。

九九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那么为什么人会数到九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九九又称冬九九,是汉族民间节气。数字9从每年阳历65438+初冬的至日结束时开始。《梁朝书·荆楚春秋》记载:“冬季至日日数9981日,为寒之终。”也就是说,从至日入冬之日起,它已经进入了九天的寒冷天气。

正是从冬季至日的那一天,数字九开始进入数字九,俗称“过九”。从此以后,每隔九天就叫“九”。九“九”之后,便是“出九”,然后春暖花开。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九是极数,是最大、最多、最长的概念。九个九是八十一,这是“最大”数。古代汉族人认为9月81日一定是立冬至日后的春天。

对“九九”最好的概括,就是风靡全中国的《九九歌》。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各异,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不尽相同。北方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1929年不射,3949年冰面上走,5969年沿河看柳,79年开河,89年来雁。99加19,到处耕牛。

那么为什么要数到九呢?据说原因是古代汉族的劳动人民,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劳动人民,与他们的后代相比,缺乏御寒保暖的条件,寒冷的冬天被视为威胁和惩罚,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情,甚至让他们觉得冬天莫名其妙的漫长。当时,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天,汉人发明了“数九”的方法来打发时间,以缓解冬天威胁下的心理危机。那时候在家人身边数九个也算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境界。

另外,为什么数九而不是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不同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盛衰,即温来寒去。九是“直阳”的数字,也叫老阳,九是最大的数字。“之阳”的堆积,表示殷琦逐日减少,九次累到底,表示寒气去暖,“春意已深”。

结论:“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信息。但我们可以说,九这个数字,其实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物候”和“天象”的形象记录和总结,总结出冬季冷暖变化的规律,从而使歌曲得以记忆和传唱。九这个数字相当科学,至今仍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很受欢迎。当然,数九的习俗也意味着人们期待着初冬和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