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秋分早,露水寒晚的时候种什么麦合适吗?这句话出自哪里?

随着秋分的到来,大家要注意保暖,因为此时昼夜温差大。如果不注意添衣,很容易感冒。另外,你知道那个时候种什么小麦合适吗?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秋分,古称“半夜”,有两层意思:一是昼夜相等,各为12时,昼夜等分;二、秋分生活在秋天90天半,平分秋色。《春秋故事·阴阳进出》说:“秋分,阴阳半相,故昼夜既寒又夏。”这通常是在阳历的9月23日左右。白露和寒露分别在阳历的9月8日和6月8日10左右。民间有句话:“白露早,寒露晚,秋分正是种麦的时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这是科学的。

千禧年时节,虽然气温持续下降,但气候依然如春。不仅花木依旧枝繁叶茂,有的花还比春天更加绚丽多彩。如果这个时候种植冬小麦,就容易发生虫害。因为此时气温超过20度,往往导致麦苗长势旺盛,入冬前就出现拔节现象。叶子和茎过于茂盛,在冬季容易遭受冻害,难以存活。秋分过后,太阳到达经度180度。由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穿过赤道,转向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热量会逐日减少,而由于“秋高气爽”和云量减少,从地面散发到天空的热量会增加,所以散热很快。

此时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天气逐渐转凉。秋雨过后,地表水分增加,正是秋季翻耕播种的好时机。秋播前一定要秋耕,能有效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秋季栽培的土壤温度可提高65438±0.2度,昼夜温差可降低2度,非常有利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这样,土壤中的有机质和不能被作物吸收的矿质元素就能被土壤微生物迅速分解,并被发育中的小麦种子成功吸收利用。

寒露是指气温再次下降,露水更冷,接近地面的水汽即将凝结成霜。如果冬小麦晚播,气温低于10℃时,麦苗冬前生育期短,分蘖和根系生长不良,会造成麦苗冬前瘦弱,无法积累养分,不利于越冬返青,使长成的麦穗小而不实。

早在西汉时期,苗生之所著《苗生书》中,就对秋植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夏至日后九十日,昼夜,天地和谐,以此时耕,一宜五,日名贴之,皆得时。”这段话的意思是,到了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天气和气氛和谐。这个时候一分努力可以抵五分,因为这个时候的土地特别肥美湿润。根据这一点,《毕升书》进一步论述了适时播种的具体问题。

魏末的《齐姚敏书》发展了《毕升书》的观点,总结了麦类作物的上、中、下播期。如果种植大麦,农历八月中秋前一天为上时,八月中旬前一天为中时,八月底九月初为下时;种植小麦时,8月初秋节前一天为上时,8月中旬秋节前一天为中时,8月下旬秋节前一天为下时。说明我们的祖先用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气候指标是多么的详细和准确。民间以诗词和谚语的形式代代相传,所以这些谚语广为流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白露早,寒露晚,秋分正当时种麦”的说法主要流行于黄河下游。中国幅员辽阔,气候不同,各地流传的谚语自然也不同。比如有的地方说“寒露来初霜,麦种日夜忙”,“秋分早,初霜晚,那时只有寒露”,而在浙江,则是“立冬那时正在种麦”,“大麦不过年,麦先于冬至日”等等。

另一方面,这些农业谚语只是根据某一天的图像和实物来推断未来的天气和作物的繁殖状况,确定应该采取的农业措施,是根据多年来在节气、天气、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积累的生产经验,与那些封建思想是绝对不能相比的。这些合理的结论甚至在今天仍然有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