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1中秋节,又叫月亮节、月光生日、月亮节、秋天节、中秋节、月亮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中秋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对秋天月亮的崇拜演变而来。起初,“祭月”的节日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一天举行,后来转移到夏历(农历)的8月15日。有些地方把中秋节定在夏历的8月16日。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持续了很长时间。
2.中秋节起源于古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初,盛行于宋以后。中秋节是秋季季节习俗的综合,其中包含的节日习俗大多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珍贵文化遗产,满月是人们团聚的标志,是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寄托,希望丰收和幸福。
3.向月亮献祭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其实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古代有“秋暮暮月”的习俗。夕月,即拜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人们有在中秋节晚上崇拜月亮神(月母和月光)的习俗。在拜月,一个大香案被搭起,祭品包括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和葡萄。月下,把“月神”牌位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祈福。祭月赏月缅怀,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4.中秋之夜,有燃灯助月的习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在塔上堆瓦燃灯的习俗。江南有做灯笼船的习俗。现代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更盛。今天,周云金和何在他们的文章《闲说四季》中说:“广东的灯笼最盛,家家户户在节前十天用竹条扎灯笼。制作水果、鸟兽、鱼和昆虫以及“庆祝中秋节”等等,并在浆糊纸上涂上各种颜色。
5.所谓“追月”,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过后,兴奋之情犹未尽,于是第二天晚上,许多人邀请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取名“追月”。据阿清陈子厚《岭南杂记》序:“粤中好人八月聚十六夜,待酒菜赏月,谓之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