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病夏治是什么?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时间?
“冬病夏治”通俗的说就是冬病夏治。“冬病”是指虚寒体质的患者,在冬季或冬季易加重的症状(如咳嗽、全身无力、四肢冰冷、腹泻、大便不规则、大便有食物残渣、厌恶进食、怕冷、反复感冒、失眠等。)多为冬季寒邪、体阳不足、体质虚弱所致。比如冬天,寒邪很猖狂。在这个季节,温阳散寒的治疗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治疗上一定要“避其锋芒”。原则上冬天用药效果不明显。
“夏治”是指这些疾病在夏季缓解时的治疗。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寒邪最虚弱的时期,此时使用补肾温阳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法,可以起到散寒壮阳、活血化瘀的作用,使气血畅通,纠正虚寒体质。这时候我们只想“追寒邪”,往往会“事倍功半”。
为什么治病养生要先养人体阳气?杨琪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的支持,阳气越多,人体就越强壮。
杨琪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先天之气,二是脾胃衍生的水谷之气的结合。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杨琪不足会导致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丧失。
“三伏天”是补阳的最佳时间。三伏天是24节气(暑、暑、立秋、暑)中介于暑和暑之间的一段时期,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天气最闷热的一天。根据杨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储的特点。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春夏养阳)和“秋冬养阴”(秋冬养阴精)。
所以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寒邪最弱的时间节点。三伏天“伏”的意思是“潜伏”,也就是自然界的“寒邪”潜伏在三伏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寒邪”穷追猛打,根除它。
冬病夏治,益肺健脾补肾。“肺主气,肾为气之根,脾为痰之源。”利用夏季三狗时节,顺应时令,采用温阳散寒、祛湿化痰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祛除体内顽寒,增加体内阳气的流失,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