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会随着日历变化?

似乎人们对日历了解不多。要解决楼主的问题,最直白的答案就是“清明”(也就是说包括所有的二十四节气),这个节气从来就没有和农历的必然联系,而是和阳历直接相关。

当然,中国最早的历法是农历。其实最恰当的说法是农历,因为它是根据“农历”,即月亮的晴、阴天来定的。但是当然,人们会发现,用阴历来测算一年的四时并不是很准确,前后往往会有一些误差(也就是现在可以看到阴历和阳历的误差),严重影响农业,所以必须发展历法。

当然,我们不能重新发明历法,所以我们有了《神括》中的二十四节气。其实当时中国的历法已经很发达了。到了明朝,有个名字我忘了,基本确定一年的时间大概是365天5小时56分钟。当然,人们用分数表示,基本上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吻合。

让我们回到24节气。其实不只是关注清明,还可以发现一个相当稳定的月份有两个节气,一般都在5/6和21/22。如果你只关注清明,你也会发现清明总是在每年的4月5日或6日。这说明节气和阳历用的是一套体系。

于是二十四节气就成了古代农耕的主要依据,但是因为节气和农历的日期没有必然的联系,古人根本不知道有阳历,所以这里我就介绍一个词叫“皇历”。请注意,很多人可能认为“黄历”是“黄历”,但不知道什么是皇历。正是因为节气和农历(通行的历法)的区别,为了使人们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播种和收获,就必须有这样的机构——秦,它研究每一年的历法,然后在下一年到来之前呈献给皇帝,由皇帝宣布下一年的时间和事情,这样就到了播种或收获的时候了。这才是真正的皇历的由来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