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物图案
分析:
文物产出国和个人携带文物出境,必须事先向海关申报,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指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鉴定,并发给出口许可证。文物出境必须从指定的口岸运出。经鉴定不能出境的文物,可以由国家收购。
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禁止出境。
第一批禁止出国(境)文物目录
文物清单
◆“五星出东方”护肩
◆彩绘鹳、鱼、石斧、陶罐
◆陶丁英
◆司母戊青铜鼎
◆陈丽
◆丁大宇
◆何首乌的白盘。
◆跳岩企鹅
◆镶嵌绿松石象牙杯
苏中(一套14枚)
◆达克丁
◆太保丁
◆河姆渡出土的粉丝碗
◆良渚出土的玉琮王
◆水晶杯
◆淅川出土的铜版
◆新郑出土的莲花鹤铜方壶
◆齐王墓青铜方镜
◆铸造大型青铜鼎。
朱然墓出土的漆木屐碎片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彩绘板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屏风
◆娄睿墓鞍马旅图壁画
◆涅槃变相碑
◆长阳太宗石像
◆打渔哥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墓外棺
◆曾侯乙铜像板
◆彩绘漆木雕小座屏
◆红山文化雕像
◆鸭玻璃注射
◆青铜神树
◆三星堆出土的玉边章
◆现金奶牛
◆铜奔马
◆铜车马
◆墙板
◆春华大定
◆何尊
◆茂陵石雕
◆河姆渡大地“陶灶”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纪念碑
◆舞马杯仿皮包银壶
◆兽首玛瑙杯
◆京韵铜钟
◆银花双轮十二环张西
◆八重宝信
◆铜宝塔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中山王铁祖青铜鼎
◆刘胜金旅宇易
◆长辛宫灯
◆ 5块铜网组件
◆棱角分明的玉杯
帝龙人物绢画
◆人物龙凤帛画
◆直筒平纹纱禅裙
◆马王堆一号墓的木棺
◆马王堆一号墓T字帛画
◆红土地云珠日添金
◆纸质版佛经《吉时至口》
◆青花釉里红瓷器仓库
◆竹林七贤砖印象画
◆“五星出东方”护肩
又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手。汉晋。长方形圆角,丝边,缝合六边形蕾丝,长18.5cm,宽12.5cm,蕾丝长21cm,部分鞋带断裂。护手用的面锦是“五星出东去,益中华”的文锦,五折平纹锦,经密220/cm,纬密24/cm。蓝宝石、草绿色、绛红色、明黄色、白色等五组颜色分别按图案开花,并编织出星星图案、云朵图案和孔雀、仙鹤、辟邪虎等动物图案,题材新颖。每组图案的循环为7.4厘米,上下两组循环图案之间织有“五星出东华”小篆字。白色丝边采用全幅丝条,丝经密度50根/厘米,纬密度40根/厘米,蕾丝经密度60根/厘米,纬密度28根/厘米。现在在:新疆考古研究所。
◆彩绘鹳、鱼、石斧、陶罐
新石器时代。陶瓷彩画,高47cm,口径32.7cm,1978河南临汝县闫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罐上画着一只鹳叼着一条鱼,旁边竖着一把石斧。作者用白色的沙子在缸外壁画出鹳、鱼、石斧,并用粗实的黑线标出鹳眼、鱼身、石斧的结构和画面。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陶丁英
商朝。身高只有36厘米,却显得威武雄壮。鹰的胸部是三脚架的肚子,饱满厚实,嘴巴开在鹰背上。鹰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全身光洁无纹饰,喙钩有力。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量感强。鹰的脚和尾巴稳定地支撑在地面上,收缩的翅膀环绕在三脚架的中后部,形成向前拍打的势头,配合鹰的大眼睛和尖喙,使鹰看起来威严而凶猛。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青铜鼎
又名:司母戊大方鼎。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高133 cm,长110 cm,宽79 cm,重832.84 kg。司母戊有耳朵,方肚子,空腿。除了鼎身中央是长方形的素面没有装饰花纹外,其他地方都有装饰花纹。在精美的云雷纹上,每个部分的主要装饰图案都有自己的形式。鼎身四面主要以饕餮围绕方形素面装饰,四面结合处以门边装饰,边上为牛头,下为饕餮。鼎耳外侧有两只老虎,嘴对着嘴,头在里面。耳侧饰有鱼纹。四个三脚架脚的装饰图案也很独特,三根弦上各施一张动物脸。鼎内壁铸有“司母戊”字样。据考证,司母戊鼎应该是商王室的重型武器。其造型、纹饰、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巅峰时期的杰作。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1939。商代晚期,商代王为其母所制的皇家青铜礼器。另一个是他是商纣王,一个是耿,一个是为他娘造的。这个宏伟的鼎是中国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被誉为“青铜之冠”。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陈丽
西周早期。1976陕西临潼出土的武王时期为李思(官名)制作的礼器,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它高28厘米,直径22厘米。圆形,小口,鼓肚,双兽耳垂,圈足下有方座,造型庄重稳重。以云雷纹为地,腹和方座饰以兽面图案,圈饰以夔文。兽脸的巨眼盯着它,太可怕了。腹底镌刻四行三十二字,讲述了吴王每年甲子晨降而在天,与《尚书·武城》、《淮南子兵简训》等古代文献相吻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丁大宇
西周和西周康王时期。三脚架高100.8厘米,直径78.3厘米,重153.3公斤。它有直立的耳朵,圆滚滚的肚子,三条腿和微微隆起的肚子。口沿饰以饕餮条纹,三条腿饰以兽脸,门沿饰以两弦,使整个造型显得威严凝重,极富威仪,内壁刻有200字铭文。同时,据说赏给坛子的是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眉县李村出土的,由那里的郭氏家族所得,后归还给周玉桥。同治左用一大笔钱买下,还给苏州潘祖荫。解放后,潘石后人1951捐国。上海博物馆收藏,1959划拨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个周康王时代的大锅是西周时期的大型青铜器。造型端庄稳重,苍劲雄伟,典雅瑰丽,为世间珍品。西周初年的青铜器铭文有雄壮凝重、雄壮奔放、古朴质朴等几种类型。大禹鼎属于瑰丽凝重的范畴,铭文大,字体端庄美观。所以在成、康两朝的金文中,就书法成就而言,大禹鼎居首位。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禹鼎铭文
大锅内壁有291个字的铭文,上面写着:纣王告诫大锅(人的名字),在殷朝,死于酒精中毒,而在周朝,是禁止饮酒的,所以大锅必须尽力辅佐他,以孝敬文王和之德。他的书法风格严谨,字体和布局都很简单朴素,笔和方圆兼备,有一种严谨凝重的艺术效果。张迁碑和龙门雕像是第一批。就书法成就而言,《大丁于》为时代之首,是西周初年青铜书法的代表作。
◆虎杖白板
西周。虎杖白蟠铸于时期,与蟠、毛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这道菜形状奇特。原器高39.5 cm,上口长方形,口长137.2 cm。它有一个平底和四个弯曲的尺子形状的脚。每面墙上有两个带环的兽首,腹部上部布满鬼头鬼脑的图案,下部布满环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虎杖白盘被誉为西周三大青铜重器之首。菜很奇怪,像个大浴缸,圆角长方形,一尺见方,口大底小,略呈放射状,这样器皿避免了笨拙的感觉。每面墙上都有两个带环的动物头像,口边用一圈之字形图案装饰,底部有波浪形图案。盘底有111的铭文,讲述了郭的奉命出征,立下战功。周王设宴庆祝他的成就,并送给他一些弓和马,于是纪做了一盘作为纪念。碑文语言精炼,字体凝重,是青铜器铭文中的书法家临摹。这道菜从道光年间出土开始,就被当地农民用来喂马,县令把几个钱据为己有。几经风起云涌,这个offer被刘铭传找到了,极其珍惜。随后的几十年里,喜欢这道菜的人很多,刘的后人就把它埋在地下,避开其他地方。解放后,刘苏挖出了这道菜,献给了国家。从此,虎杖白盘得以重现辉煌,供世人欣赏。何首乌的白蟠曾藏于故宫博物院,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