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种艾草?
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荒地、路边、河边、山坡,也见于森林草地和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艾蒿易于繁殖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丘陵、低山区人工栽培,生长期为24-30℃,气温高于30℃时,茎秆易老化、分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低于零下3℃时,宿根长势不好。
一种艾草的繁殖方法
播种
种子繁殖宜在早春播种,3-4月可进行直播或幼苗移栽。直播的行距应为40至50厘米。播种后,土壤不宜过厚,0.5厘米为宜或把种子盖紧。当苗木高度为10 ~ 15cm时,按照20 ~ 30cm的株距进行定苗。
工厂分部
艾蒿分蘖能力强。一般1植株一年可分蘖成数至数十株,可作为分株繁殖的材料。所以生产上大多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这也是人工栽培的主要繁殖方式。每年3-4月,根茎长出的苗高15 ~ 20cm时,土壤湿润时,最好是雨后或浇水后,挖艾蒿全株,按45cm×30cm的行距种植。如果栽培后2 ~ 3天没有降水,就要滴水保墒。
艾草栽培技术
土地选择
艾石生性健壮,喜阳光,耐旱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而日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最好,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土、粘壤土生长良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山坡进行合理布局,既可种植在坡地、平地,也可种植在屋前、田角。但作为一种食药两用的药材,除了获得较高的产量,更重要的是保证原料的质量及其功效。所以种植地块周围的空气要干净无尘,附近没有生活污水和工业水污染。
进行整地
地块选定后,应先进行深耕,耕深应大于30厘米。深耕不仅能松土,还能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水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耕作土壤下积累的氮、磷、钾;同时也起到除草的作用,使当年的草籽基本埋深,第二年的杂草能去除50%左右。关键是将往年未分解的非艾蒿除草剂深埋于地下,以减轻其对艾蒿生长的影响。深耕时土壤水分过大,要适当晾晒(晒),防止耙子转动时折断,出现开垄过大,死垄过多,影响种植。
给土壤或土地施肥
如果有农家肥,30-45吨/公顷的完全腐熟的有机农家肥可以与翻耕和耙耕结合施用;或者撒上一层腐熟的稀有人畜粪便作为基肥。如果没有农家肥,可以选择艾蒿的颗粒有机肥,在深耕后、旋耙前均匀撒施750斤/公顷左右。用作艾蒿有机肥的有效元素含量指标为:有机氮、磷、钾含量大于20%,氨基酸含量大于20%,有机质含量大于20%,腐植酸含量大于5%,硫含量大于10%,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整个边框
耙完土后,开始整畦(厢)。畦(厢)宽约5米(视地块情况而定),便于人工除草和机械作业。每两床(厢)开一条浅沟,深约20厘米,宽约30厘米,便于防洪排涝。每个畦(厢)中间高两边低(龟背形),高差不超过1.5厘米,便于灌溉。地块四周要开排水沟,深50厘米左右,宽60厘米以上,便于旱时灌溉,涝时排水。整地后,喷洒1倍艾草专用除草剂(遇水分解),封闭杀灭杂草,10 ~ 15天后播种。
植物
普通种植行距为45厘米×30厘米(7.5万株/公顷);密植行距为45cm× 15cm (15万株/公顷);合理的行距为45厘米×20厘米(10.5万株/公顷)。每点1株。在高粘度的黄色或黑色土壤上,种植深度约为5-8厘米;沙地或麻石地的适宜种植深度为8 ~ 10cm。
艾蒿种植时也可以半机械化。一个人开拖拉机带犁,一个人栽苗,一个人喷艾草专用有机肥(有基肥的话不用撒肥)。第一犁摆秧,注意开沟的间隔和深度,摆秧的间隔和深度;第二犁撒艾草专用有机肥,开沟深度15 ~ 20cm,使挖出的土刚好覆盖第一犁的艾草苗根部;第三犁按第一犁的标准执行,第三犁翻出的土刚好覆盖第二犁的有机肥,以此类推,直至种植完毕。结束后,检查有无露根现象,如有,及时覆土。
经营
追肥:每茬作物苗期,苗高30厘米左右时,阴雨天沿线均匀撒施艾蒿专用提苗肥60-90公斤/公顷,晴天时用水溶解后施入(浓度小于0.5%)或喷施在叶面上;在潮湿天气,追肥也可以和中耕松土一起进行。先撒艾蒿专用肥,再松土。松土深度为10 cm。化肥只适用于1年种植的1作物,以后的生育期(即第二、三季)不得使用化肥,否则会影响有效成分的积累,降低艾蒿的品质。
灌溉:艾蒿适应性强,种植前已将畦(箱)做成龟背状,并有相应的排水沟。雨天及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渍水造成内涝。旱季,苗高小于80 cm时,进行叶面喷灌;如果幼苗的高度超过80厘米,整个花园都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