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由来简介
在古代,节气是由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方向决定的。西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吸收到《太初历》中,作为《农事历》的补充。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来自300多年前缔结的“定气法”(从1645一直沿用至今)。“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手指e;太阳到达经度195;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10。
袁武成《二十四节气》说:“九月露寒,必凝。”作品中的意思是寒露的温度比白露低,地上的晨露冰凉,即将凝结。古人逐渐将寒露视为寒冷的标志。“寒露”节气过后,热气消退,寒气渐长,天气逐渐转冷。俗话说“白露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的物候特征:
寒露是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是深秋的一个节日,“寒”字最早出现在二十四节气中。如果说“白露”是从热到凉的过渡,“寒露”就是从凉到冷的转折点。寒露节气过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日照减少,热空气慢慢退去,寒气逐渐增长,昼夜温差较大,早晚略显寒意,空气相对干燥。寒露过后,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下降,华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不足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上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10℃以下(由于全球变暖,上述日平均气温可能出现偏差)。除少数山谷低地外,西北高原五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按照四季气候划分标准,已经是冬季。千里霜店,万里雪,与南方秋色大相径庭。
寒冷的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季节变换,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经沉入西方。隐约能听到冬天的脚步声。寒露节气在时间上一般和重阳节差不多,有寒露后登高的习俗。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已进入季秋,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北京大部分年份都能看到初霜。除了青藏高原常年下雪外,东北和北疆普遍已经开始降雪。
中国古代的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条件与太阳的位置有直接关系。为了更好地反映季节变化与物候的关系,指导农业生产,古代先民制定了24个特定的节日。古代以“斗柄指向法”划分节气,当北斗七星斗柄指向E(西北)时,为寒露节气。从汉代到明末,节气都是用“平气”的方法划分的。寒露那天中午,用标准表测了一下日影,日影的长度是八尺二寸,相当于今天的2.0438+08米。自1645开始,节气以“定气”的方法划分。当太阳到达经度195度时,为寒露。一般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十月八日或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