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的节日习俗

泼水节的传说

传说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妖王,作恶多端,人们对他恨之入骨,想尽了各种办法要杀死他。后来,魔鬼抢走了七个女孩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鬼口中得知了他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用魔鬼的头发勒住魔鬼的脖子来杀死他。七个女孩在魔鬼睡觉的时候拔掉了他的头发。勒着脖子,魔鬼的头滚了下来。但是头一落地,地上就起火了,姑娘一拿起头,火就灭了。为了不让火烧着,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魔鬼的头,每年都要换一次。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往捧头的姑娘身上泼水,洗去她身上的血渍,洗去她一年的疲惫,祈求新的一年消除灾难和困难。自此,泼水节就形成了。

传说2:据传说,很久以前,金沙江边的阿呆村住在一片茂密的森林深处。因为森林着火了,村民们有被大火吞噬的危险。一个叫李良的阿呆人,为了保护村子,冲出防火网,从金沙江中挑了一桶桶河水,泼了一场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扑灭,村民们得救了。李良又汗又渴。村民们叫清水来为李良解渴,但是喝了九十九桶水也不能解渴。后来,李良跳入河中,变成一条龙,沿河而去。有人说他已经变成了一棵大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傣族人都要打扫每一户人家,撒上松叶,沿着选定的河流或水井,搭一个半里长的绿树绿棚。棚子里铺着厚厚的松针,两边放着装满水的水缸。中午,当太阳在顶部时,每个人都走到棚子下,互相喷洒松枝,以表达他们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愿。这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节日——泼水节。

传说三:古时候有一个叫彭马大扎的恶魔,违背诸神意志,为所欲为,使天下遭受雨旱不调,冷热不分,苗死人亡,人畜遭殃。怎么惩罚这个魔妖?英明神武的英达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他装扮成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走近那七个抓着马甸达拉柴的女儿,告诉她们真相。这七个女孩心地善良,对父亲的罪恶充满怨恨。此时,他们决心杀死自己的父亲,拯救世界。有一天,他们终于发现了父亲生死的“秘密”,趁机把父亲灌醉,悄悄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了一个弓(就是用心弦做的弓),把魔鬼的头打破了。然而,滚落在地的人头却变成了新的灾难。不一会儿,邪火肆虐,竹楼被烧,庄稼被烧。七个女孩旋转魔鬼的手臂,直到它腐烂。每次他们轮流打来干净的水,互相泼洒,清除污物。七姐妹大义灭亲的勇敢行动和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烈赞扬。深深的怀念变成了永久的尊重。为了纪念摩诃婆罗多重建风雨冷热之法的出版,人们把马甸达拉扎的头被魔鬼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之日。这一天,人们沐浴在佛中后,互相泼水,互祝好运、安康和长久幸福。

泼水节活动

泼水节来了,傣族人忙着杀猪、杀鸡、酿酒。他们还必须制作许多“年糕”和各种糯米制成的粑粑,以便在节日期间食用。

泼水节持续三天。第一天划龙舟,展翅高飞,表演艺术;第二天泼水;第三天,青年男女一起丢包,交换物资。

泼水节一般在美丽的澜沧江畔举行。当黎明映照着“黎明之城”时,身着盛装的各族人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一声令下,一个个腾空而起,直冲云霄,犹如龙舟之箭,直奔对岸。这时,千根金竹齐奏,锣鼓齐鸣,澜沧江畔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族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把竹叶和树枝浸在盆里的水里,互相泼洒。高潮时,人们用铜碗、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他们只觉得面前的水和身后的水都被溅得从头到脚湿透了,但人却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经过一段时间的水洗礼,人们围成一个圆圈,在锣鼓和象脚鼓的伴奏下跳舞,不分民族、年龄和职业。激动之余,人们也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的边跳边喝,通宵不睡。

“丢包”最浪漫,往往是未婚傣族青年的特别游戏。“宝”是爱情的象征。由傣族姑娘用棉子精心制作而成,袋子的四角饰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当包丢失时,男人和女人在长满草的草坪上站成一排。先是傣族姑娘把包扔给小伙子,再由小伙子扔给姑娘,传达他们的感情。就这样,花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互相耳语。

泼水节,年轻人泼水,就像盛开的银花。

难忘的泼水节

周恩来:1961 4月13 ~ 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美丽的孔雀之乡景洪,与边疆各族人民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傣族新年泼水节。那几天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抵达思茅,改乘公共汽车。澜沧江大桥在建,只能摆渡过去。随着人民和中国总理的到来,全镇沸腾了。人们互相转告,扶老携幼,拥抱鲜花涌向街头和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仪迎接人民总理。

四月的西双版纳,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在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穿上傣族服饰,手捧银盆,互相泼水,为各族人民祝福。自此,西双版纳景洪逐渐闻名全国乃至世界,如今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景洪期间,周总理考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橡胶园,勉励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努力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泼水节习俗

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麦”,泼水节为“后南”。因此,泼水节是傣族历年新旧交替的象征。

泼水节通常在公历四月中旬和傣族历六月中旬持续三到五天。第一天叫“万多三里”,意思是除夕,最后一天叫“万八万马”,意思是“日王来之日”,就是元旦。中间叫“腕脑”,意思是“空天”。每逢节日,要开展泼水、丢包、划龙舟、高飞、拜佛、赶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的早晨,人们在佛寺里采花绿叶祭拜,并在寺里建了四五座塔。世俗众生围塔而坐,听佛诵经,然后将佛抬到院中。全村的女人都带着清水来迎佛。佛寺仪式结束后,青年男女不再互相泼水取乐,于是群众泼水活动开始了。人们用铜碗、脸盆甚至水桶盛水,挤出大街小巷,玩追逐游戏,泼向每一个人。民间认为这是吉祥水,有福气的水,能消灾祛病,所以人们爱泼就泼,不管溅不溅,虽然从头到脚都湿透了,但还是很开心。只见人群中一朵朵浪花怒放,在阳光的反射下形成彩虹,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歌舞活动。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七八十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广场。男人、女人和孩子围成一个圈,随着莽锣鼓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尤拉啊》,有的即兴发挥,载歌载舞,动作优美,节奏分明,歌声动人。跳得兴高采烈,或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或以“尤拉,尤拉”的歌声结束。有的男人边跳边喝,比如醉酒,熬夜,甚至在舞池里喝醉。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龙舟比赛。木船上扎着五颜六色的花,装扮成成龙、孔雀、大鱼,几十名青年男女奋力划桨前行。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获胜者来到领奖台上领奖,并喝下庆祝酒。

晚上,村庄燃放烟花。这是傣族人自制的烟花。它使用一根几十英尺长的竹子,根部填充火药和其他成分,放在高架的竹子上。当导火索点燃,火药燃烧时,竹笋像火箭一样直冲云霄,在空中放射出绚烂的烟花,就像花朵一样,繁星闪耀,光彩夺目,使节日的夜空格外美丽。那些被提升到最高职位的人会得到赏识和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泼水节来了,傣族人忙着杀猪、杀鸡、酿酒。他们还必须制作许多“年糕”和各种糯米制成的粑粑,以便在节日期间食用。

泼水节持续三天。第一天划龙舟,展翅高飞,表演艺术;第二天泼水;第三天,青年男女一起丢包,交换物资。

泼水节一般在美丽的澜沧江畔举行。当黎明映照着“黎明之城”时,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一声令下,一个个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一只只龙舟箭直奔对岸。这时,千根金竹齐奏,锣鼓齐鸣,澜沧江畔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族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把竹叶和树枝蘸到盆里的水里,互相泼洒。高潮时,人们用铜碗、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他们只觉得面前的水和身后的水都被溅得从头到脚湿透了,但人却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经过一段时间的水洗礼,人们围成一个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跳舞,不分民族、年龄、职业。激动之余,人们也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的边跳边喝,通宵不睡。

泰国泼水节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甘松是梵语,意思是“太阳移动到白羊座,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太阳年的开始”。泼水节持续三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前打扫屋子,烧旧衣服,以免倒霉。节日当天要在庙里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丰收。晚上,将浸泡过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和背上,表达对长辈的美好祝愿;之后,长辈在晚辈头上淋水,表示长辈的祝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即将到来,从4月13开始,整个泰国连续三天笼罩在欢腾的气氛中。此时此刻,泰国人通常会互相泼水庆祝,因此也被称为泼水节。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味着你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挫折,开始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充满了有趣的成分,所以这个时候去泰国全身湿透也不要生气!事实上,泼水节的传统并非泰国独有。例如,缅甸和柬埔寨等邻国也在同一时间庆祝这一节日。

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新衣服,带着供品去寺庙拜祭僧人。家庭主妇在新的一年里是最忙的。除夕夜,他们忙着打扫屋内外的环境,家里的旧衣服或旧东西会被放火烧掉,因为按照传统,不扔掉旧东西或没用的东西会带来厄运。4月13日下午,人们会对佛像进行清洗,同时晚辈会将香水倒在长辈和父母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祈福。

在芭提雅,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比如美食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种烟火表演。在清迈,将举行选美和游行。在泰国,小心翼翼地追求远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们也会带着祖先的骨灰盒去寺庙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保佑。

德昂族泼水节

德昂族也庆祝泼水节。清明节后的第七天,德昂族泼水节最有特色的习俗,除了泼水祈福、舞象脚鼓之外,就是给长辈洗手脚。那时,每个家庭的年轻一代要准备一壶热水放在大厅中央,邀请他们的父母和其他长辈出来坐在大厅里,给他们磕头,请他们原谅他们过去一年的孝心。长辈们也要检讨自己过去一年做得不够给晚辈做榜样的地方。然后,晚辈们为长辈们洗洗手和脚,互相祝愿来年有一个和谐、勤劳的氛围。如果父母去世了,兄弟姐妹、嫂子、姐夫都会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一个不听话的儿子在山上干活。看到幼鸟反哺的场景,他意识到了什么,决定好好对待妈妈。此时,他妈妈正准备来山上给儿子送饭,不小心滑倒了。她儿子来帮她,她却以为他儿子是来打她的,撞到了一棵树上。我儿子非常后悔,他砍倒了树,把它雕成了他母亲的雕像。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他都会在洒满花瓣的温水中清洗雕像。后来演变成一种习俗。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泼水节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大多在阳历的四月中旬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作新衣服、米粿、软管、水桶和其他泼水工具。老信徒们聚集在佛寺,在泼水节期间搭起茅屋为释迦牟尼塑像洗尘,架起水龙。软管是用一块很厚的木头雕成的,大概有四五米长,上面有新的彩画和刻痕。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将吉祥水倒入槽中,流向茅屋中的佛像,为佛迎尘。然后,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后轻轻洒向周围的人,祝福大家,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把水桶高举过头顶,把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幸福、健康、长寿。老人们伸出手,手里放着水棒,念着祝福语,向年轻人表示祝贺和祝福。这个仪式结束后,人们排着象脚鼓,涌向泉水和河流,载歌载舞,互相追逐,泼水嬉戏。泼水节不仅是德昂族庆祝新年的仪式,也是青年男女谈恋爱和寻找心上人的好机会。德昂族流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喜欢的姑娘串竹篮,而最漂亮的要送给喜欢的姑娘,以表达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所以,这个时候,每个女生往往都会收到几个竹篮子,但是,女生真正爱的是谁呢?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上的竹篮是谁给她的。在这一天,所有的女孩都背着一个精致美丽的竹篮,但它是谁的呢?这一次,男生忙得睁大眼睛盯着女生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心上人提着的竹篮是不是自己送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