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的本土代表
窗花剪纸是陕西最广泛、最流行的民间艺术活动。这种传统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民间农妇就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戴在太阳穴上,作为一种美丽的装饰时尚。后来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人们在节日和庆典中用彩纸剪出花卉、植物、动物和人物的故事,在窗格上称为“窗花”和“门”。到了宋代,对剪纸有了系统的重视,使“婚礼花”、“礼仪花”、“门花”应用于丧葬和日常生活,尤其是丧礼,出现了各种长管的“丧花”。明清时期,女子出嫁,都很讲究“炕上剪刀”(即能剪各种窗花、衣料样品等刀工),所谓“炕上剪刀,炕上镰刀”。近代以来,陕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从老年妇女到年轻妇女,都有剪窗花、贴窗花的习俗。大多数人会把“花鸟虫鱼”剪下来。很多家庭都保留着“窗花底样”,逢年过节在前后窗格和墙壁上张贴各种人物、戏曲、山水、花鸟虫鱼、家禽、动物等。每逢红(喜庆)、白(丧)事、节日、喜庆,都要剪贴各种“图案”、“花边”、单双“喜”字、“吉祥图”、“太极图”,使房间、厅堂井然有序、美观清新。这种代代相传的风俗越来越盛行。在很多农民那里,窗花剪纸已经成为选择婚姻的条件之一。比如一个姑娘“会画(画)、会剪(窗花、衣服款式、款式)、会扎(绣)”一直在和农民竞争择偶。同时,这种剪纸技术也成为人们、家庭、住户求美、比美、求胜的习俗之一。这充分体现了陕西各族人民的* * *同理心。
陕西窗花剪纸在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域文化传统的差异。至于个人风格的差异,就看民间艺人素质的差异了。除了先天因素,阅历、文化素养、个人爱好也是民间艺人重要的后天因素。陕北窗花剪纸享誉全国,是延安革命根据地艺术家广泛支持、指导和介绍的结果。当然,它窗花的丰富和质感是历史形成的。陕北的窗花丰富、纯净、自然有趣,反映了陕北人民的淳朴、淳朴,其山水人物和各种山野风情跃然纸上;关中窗花的剪纸有点粗糙,有点巧妙。窗花很多剪纸有粗有细,巧妙精致,题材广泛,形式复杂巧妙。而且,在不以“识字”为标准的情况下,许多不识字的老年妇女剪下窗花,令识字者“目瞪口呆”,惊叹不已。陕南与关中相比窗花较少,但剪纸和工艺品种类繁多,商洛、安康、汉中的剪纸和工艺品也享誉省内外。
在众多的窗花剪纸中,窗花剪纸的主要内容是戏剧人物、戏剧故事、花鸟虫鱼兽龙、各种风俗习惯等题材。其色调一般为单色(黑色或单色),也有各种彩色窗花(彩纸或染色纸)。窗花剪纸构图讲究,一般线和线是连在一起的,不能断笔、断头、断线。所以构图一定要简洁美观,不能过于精细复杂,以免剪刀难以开合。
陕西窗花出名了!
一张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剪纸
二永寿剪纸永寿剪纸的构图和风格称得上巧妙苍劲,在山区和平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中趣味横生。60多岁的农村妇女安郁芳,被誉为专家型“园丁”,参加过省、地、县三级艺术比赛;古屯乡妇女夏,擅长剪各种鸟,其得意之作《百鸟朝凤》享誉国内,并在法国展出。
三岐山、凤翔剪纸凤翔县彪角乡卧龙村,素有“剪纸村”之称。李腊翠是这个村子里最有名的人,能剪上千种图案。窗花比其他县的大一倍,构图饱满,新颖独特,属于真正的传统奇峰(山)凤凰(香)窗花。祁、冯窗花在这一带的农民中多被视为家庭副业。每年秋后割,腊八(腊月初八)上市。十几双能卖几毛钱,远销凤翔县、蔡家坡、太白县等地。有些技术好的女人,卖普娇窗花一年能赚几百块。
大荔县流行的皮影戏,以其高超的雕刻技艺,被民间所模仿,于是窗花剪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是,窗花里各种戏剧性的人物和故事在当地流行开来,家家户户的窗格和院墙上都贴着窗花的各种剪纸图案,人物栩栩如生;除此之外,每一个窗棂里也都有各种花鸟虫鱼的剪纸。
武安塞剪纸安塞剪纸闻名中外。从技法上来说,可以分为男刻和女刻两种方法。阳光下镌刻,线条厚重有力,黑白分明;题写,加粗,像画像,木刻。在全省剪纸大展中,安塞妇女张获二等奖,爱家的骑驴大妈获一等奖。他们还展出了许多传统、故事和童话的剪纸系列,如老鼠嫁女和王翔睡在冰上,也受到了好评。安塞剪纸现已成为陕西风俗画和风俗画的重镇。
六边剪纸固定边剪纸是“三边”剪纸的主要部分。它的剪纸有很强的人情味,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外形看似黑白木刻,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陕西是民间艺术大省,窗花剪纸在全国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后,安塞、洛川、富县、旬邑、定边、靖边等6个县以及宝鸡、凤翔、千阳、澄城、滑县、合阳、大理、延长、黄陵、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比如为陕西、为中国争得荣誉的高陵县耿镇剪纸艺人王顺喜(男),剪纸从来不画大样、不画底样。他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剪出成千上万的花、昆虫、鸟、鱼和人物。他八岁开始跟父母学剪纸,到40多岁的时候,已经剪纸30多年了。每年腊月他都卖几斤到几十斤。他所剪的人物、鱼、鸟,栩栩如生,色彩自然灵动。1980年,美国朋友到咸阳旅游,邀请他现场剪纸。他没有抄稿子,也没有模仿人。他一会儿用手剪出几个戏剧性的人物,拍成电视纪录片,广为流传。
二、凤翔木版年画
据史料记载,凤翔木版年画已有476年的历史。根据一个经商家族的祖传档案,在明二年(1507),孝里村的泰家有八户人家从事年画副业。早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戴氏家族就设立了早期年画的“画局”,至今已延续六代190余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从粗到细。几经沉浮,已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在近两个世纪的历程中,泰始兴画局立足凤翔,面向全国,对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木版年画从画稿、雕版、印刷到彩绘,都是农民闲暇时手工操作。清代以前,年画的题材主要是门神,而且是以笔画为主。到清中叶嘉庆、道光时,年画用墨线手工染制,逐渐改为全套印,如秦琼、景德、方笔、方平等,但胡须、眉毛仍用钢笔描画。除了小李村,北小李村和陈村镇还有30多个生产村和生产户,有6个官方“画局”。除十余幅门神、大墙画外,其余均为中小型门神画和福字,如《六神》、《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春牛图》等。清末民初,年画制作发展到六七十家,有10多个圆局,制作40多种门画,大中小门神;有文武式,有立、坐、骑,形象多为历史人物,如商朝的、,唐代的、景德、、盖,宋代的包等。也有童话人物,如天宫、傅、鲁、寿三星、、钟馗、沈俭等。、六神、槽马、槽猴;灶神包括单灶神、双灶神、单印架、双印架、花瓶、灯笼炉等。仅《谷雨》画就有50多种,《十二相》《四季佳音》也有40多种。年画年产量400多万张,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到处张贴凤翔的各种年画和灶神,已成为一种习俗。年画商家从凤翔批量进货,运回各地好卖。抗日战争建国前,年画产量一度较低,但产量仍保持每年600多万张。特别是在套印银(也叫印银)和描金之后,陕甘宁青一带的人民给这种年画起了一个好名字,叫“西丰始兴画局”。
建国后,1950至1963年,在南、北小李村组织百余人的“年画节”,全部用白色办公用纸和报纸制作六神,年产量300多万张,至今仍销往西北各地。后来由于各种运动,年画的制作没有回到建国前的数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翔木刻年画脱胎换骨,在国家、省、市工艺美术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发展了近百种年画,年产量恢复到300万张以上。后来,他们又组织了“南小李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会”、“凤仪木版年画研究会”,加上57个个体户。在全国产销订货会上,全国18个省市下单,使年画年产量超过10万张,销往西欧、东南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
凤翔木版年画以其独特大方的风格、极强的概括性、简洁华丽、现实与空间的强烈反差、突出的主题、强烈的意境和健康的民族与人民的传统美感,成为大众欣赏、张贴和馈赠的佳品,享誉海内外。
第三,凤翔泥塑
陕西凤翔县刘颖的彩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泥塑制作:首先制作泥塑,选细土,加胶,反复压、踩、揉、舞。做泥塑的时候,先在捏好的原型上画出原稿,把原稿做成模具,按照模具翻过来,粘上胶水使其成型,然后和泥土混合,用墨水勾出,再染色打点,晾干后刷上一层胶。彩绘泥塑有100多种戏剧人物、神话人物、鸟类和动物。这些泥塑色彩鲜艳、鲜艳、夸张、简洁、朴素大方、趣味横生。最受欢迎的是卧牛、站虎、吊虎、胖娃娃。这些彩绘泥塑多被视为西北各省农村过节的佳品,或作为孩子满月的纪念品,家庭日常装饰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礼品。近年来,凤翔彩塑已被列为陕西省旅游纪念品,并广泛对外供应。民间艺术概述
河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唯一拥有平原、草原、高原、高山、湖泊和海岸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河北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民间曲艺、民间歌舞、乡村古乐、曲艺、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享誉海内外。这些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它们的* * *相似性来源于民间生活,有的是历史传承,有的是外地移植,有的是新形式的创新,最终逐渐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它们不仅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仍然具有无穷的艺术生命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河北民间艺术在陶冶情操、娱乐身心、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等方面发挥了无形的作用,为河北省的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1949之后,河北民间艺术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挖掘,进入了全面复兴时期。从1978开始,这些艺术就充满了生命力,增添了新的时代特征。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河北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凝聚人心、营造健康的精神氛围、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服务经济建设,发挥着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功能。
第一,民间艺术
河北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绘画、雕塑、手工艺品、历代书法碑帖、寺庙墓室壁画等。其中历代书法碑刻是研究历史文物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寺庙墓壁画是研究壁画艺术和艺术史的重要资料。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民间绘画立足于民间生活,在继承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也是河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有大量的手工艺品,艺术成就丰富。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陶器,如定窑、磁窑、兴窑和黑陶,还有精美的雕刻艺术,如泥塑玩具、剪纸、皮影、蜡染、石雕、骨雕、木雕和贝雕。不仅有生动的装饰手法,如滕的布贴画,花丝,花丝首饰和花丝饰品。
1,玉田泥塑玩具
河北玉田,是一个与玉有关系的古代郡县,受到一些帝王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它位于北京、天津和唐山三个城市的中心。3000多年前,这里是燕国早期都城所在地。春秋时属乌东国,唐初设乌东郡。自武则天时代起,因晋代干宝奇书《搜神记》中“杨伯镛植玉于无尽山”的故事,故称玉田县。自从1993,中国人民命名玉田县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泥塑)之乡”以来,于佳不用说他的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
玉田泥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产地主要分布在戴家屯、西高丘等几个村落。1981年,当地玩具专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李先生来到玉田泥塑之乡考证:玉田泥人早期动物作品与玉田出土的陶猪、陶马、泥墩(哨子)等汉墓颇为孪生。可见民间泥塑历史悠久。历史的长河孕育并造就了玉田这片神奇的土地。清光绪年间,以刘凯(1870-1961)为代表的泥塑艺人,随着《西游记》、《西南厢记》、《宝剑记》等葛坤剧种的盛行,以及杨柳青年画的流行,丰富了戏曲的内容。后来,玉田泥人的著名艺术家有刘俊祥、王西庆、刘广田和吴玉成。□
第二,民间戏剧
河北有古老的传统戏剧。金元杂剧在河北流行后,又向南传播到江浙一带。明清以来,弋阳、昆山、梆子、黄儿等剧种一直在河北流行。20世纪40年代末,河北影响最大、发展最快的地方剧种是河北梆子和评剧。河北流行的剧种有30多种,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就有26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安国老调、平调夏紫、小说调、横七调、哈哈调、四脚戏、评剧、唐剧、唐山皮影戏、保定皮影戏、南辛庄木偶戏、古驿檀戏、丝弦戏等。
第三,民间曲艺
河北民间曲艺历史悠久,歌曲种类繁多,节目丰富。各地流传的主要歌曲有西河鼓、乐亭鼓、任丘鼓、锦州龙鼓、赞皇旗鼓、安国家鼓、高邑腰鼓、常山战鼓、藁城金蚌鼓、沧州木鼓、木书、石步仙、丹仙、平书。这几类歌曲,有的唱长书,有的唱短段,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成千上万的专业演员和农村业余说唱歌手都在从事这些歌曲。
第四,民间歌舞
河北民间歌舞包括民歌、吹歌、歌舞等多种形式和内容。其中,河北民歌多为人民口头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反映了历史生活的广阔画卷,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河北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乐器,以唢呐为主要乐器,配以管、笙、笛、板胡伴奏乐器和锣、鼓、钗等打击乐器,在节日、婚丧或喜庆日子演奏。秧歌是河北的主要歌舞,有146种灯,鼓和舞狮,竹马,旱船,花船,汽车,道具表演的大头舞。
动词 (verb的缩写)民间古乐
河北古代乡村音乐活跃在河北农村,保存完整的主要有邢台市光宗太平道音乐、巨鹿道乐班音乐、廊坊市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鲁村义和团音乐等。这四种音乐的共同特点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却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都可以称得上是集佛、儒、道于一身的庄重典雅的音乐。这些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们在民族音乐的大花园中以其质朴、典雅、独特而相互竞争。
六、民间武术
中国民间武术有129种,其中52种起源于河北省。这52种拳主要分布在沧州、邯郸、保定、唐山、廊坊、衡水、邢台等地。
现存的八极拳、沧州的拳、延庆拳,邯郸永年的杨式、吴式太极拳,廊坊的八卦掌,邢台的梅花拳,深州的形意拳,规模和影响都很大。
七、民间杂技
河北杂技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中国有很多杂技之乡,无论从历史、民间基础还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来说,吴桥都是最有名的。河北省的发源地吴桥是杂技的摇篮,享有很高的声誉,是闻名中外的杂技之乡。
据调查,民国初年吴桥杂技可分为13种:一是武术;第二,顶尖技术;第三,口语技能;第四,脚踏技巧;第五,手技;第六,驾驶技术;7.马戏团;八、高空节目;九、踩线;十、钻探技术;十一、嘴拧;十二、魔法;十三。其他(如踢毽子、抖空竹)。总结起来就是包括武术,杂耍,驯兽,幻术。
如今,吴桥杂技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的节目,如舞狮、舞龙、箍圈舞、彩绸舞、条幅、飞板、飞人、双层秋千、脑负担、飞人、飞车翻墙、大型魔术等。
历史上,吴桥县出过许多著名的杂技演员。仅在清代,吴桥就造就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杂技名人和世家。如五代戏熊世家的程家熊、人称“一王”的魔术大师穆、曾获埃塞俄比亚皇帝垂青并获金牌的姚振魁、多次进宫表演的中国民间杂技老前辈蒋德成、创办中国第一大戏、享誉东南亚的杂技大师等,都是吴桥民族的杂技艺人。
全国各地的杂技团和世界28个国家的杂技团中都有吴桥族的杂技艺人,那么国内杂技界是否有吴桥人不是杂技班的说法?吴桥县目前有29个杂技团,900多名演员。
基于吴桥杂技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1987年在河北省举办,至今已举办八届(1987、1989、191、1993、664)。杂技节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六月的最后一周或六月的第一周。比赛地点在省会石家庄。节日以沧州铁狮子真好为背景,以象征和平与友谊的绿色为底色。制作节日会徽,设置金狮、银狮、铜狮奖。此举不仅促进了中外杂技交流,也促进了河北对外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