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的含义
节气是指根据太阳的位置,一年设定24个点,每个点称为一个节气。
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确立“十二月施工”(月令)的特定节日。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蛰、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日、小夏、大夏、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与干部、八卦有关,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已经被纳入农历,成为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奏密切相关。是远古先民跟随农时,观察天体运行。
认识一年中时间、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巧妙地将天文、农业、物候、民俗结合起来,衍生出大量相关的季节文化。201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渊源:
我国的占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完整而深刻的观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天干地支、八卦相联系,源远流长。早期观察图像和计时的时代,是根据恒星的变化来确定年龄的。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的一个重要星象标志,在恒星转动时,北半球相应区域的自然节律也在逐渐变化。北斗七星的斗柄循环从正东正北的“阴位”(后天八卦位)开始,依次指向十二辰。天元始于阴,斗柄始于正东北(阴位,后天八卦位)并作顺时针旋转。
十二月末,指丑侧,正月,回到阴的位置;“斗柄归阴”,万物更新,从而开启新的循环。斗指阴为立春,斗指仁为雨,斗指丁为惊悸,斗指丑为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