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关于严肃和正直的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严肃”是新文学阵营确立的价值标准,用来判断文学创作的兴趣、态度和倾向是否恰当、合理、健康。五四时期,新文学批评家开始用“严肃性”作为评判文学现象的标准。他们从两条战线上同他们所认识到的不正之风作斗争。一是反对传统的“文以载道”,认为“道”是严肃的,但却是老派的严肃、刻板的坚持甚至故作严肃;二是反对新旧文学中的“消遣”倾向,因为这是不人道的、消极的、不负责任的、格调低下的。经过认真的工作,“认真”已经被主流作家接受,成为一个有分量的范畴。但这个标准或尺度其实相当复杂,直到40年代后半期才得到完美的解释。朱自清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对抗战期间和战后的文学形势有一些看法。他思考得越来越深入,想从多个角度观察这个“严重”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论严肃》的出版。
作者正确地指出,既然“认真”是一个标准,它就不是一把固定的铁尺,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中间,它的意义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我们必须从文学发展的线索中把握它的演变过程。由此,朱老师耐心地陈述了对“认真”的各种看法。他们要么形成理论,要么诉诸实践。总结起来,有古代的“认真”,也有现代的“认真”。在古代,“正经”大致等于“雅”或“雅”,以区别于“俗”和“恶”。正统的古代文人要求作文要优雅、正直,做到不得罪、不计较、不随俗、不抵触道。
现代的“认真”更加复杂微妙。其实,《论严肃》一文的关键在于辨析现代意义上的“严肃”。根据他颇有见地的分析,现代的“严肃”其实有两层意思,两种用法。第一,出于文学启蒙的理念,向读者灌输新思想、新文化的工作被公认为“严肃”的事业,与消遣相对;二是争取文学独立。我相信文学就是文学,是艺术,不是技巧。因此,任何贯彻文学独立精神的实践都是“严肃”的。前者可以说是一种新型载体,后者相比之下更现代。朱先生对这两种方式都表示了宽容的理解,但对现代文学中追求文学独立和文学自觉的精神更有好感和更强的认同,因为它严肃地面对生活,要求自我表现和解放。
《论严重性》一文着重于区分和溯源,明确解释了“严重性”标准的各个方面。至于什么样的“认真”更合理,更值得肯定,作者有提示,但不愿意直接判断。他这样做,避免了判断复杂现象的结论容易导致武断,显得平和客观。